莊廷偉

莊廷偉

莊廷偉,1964年2月生,筆名愚莊,號硯田老農,遼寧瀋陽人。遼寧省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瀋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遼寧天一莊藝術館館長,中國歷史博物館畫廊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遼寧湖社書畫研究會秘書長。書法作品多次獲這家級大獎,入選《首屆當代名家書法精品展作品集》等數種選本,被中南海等多家單位收藏。痴迷於做一個硯田農夫,不知疲倦地揮毫潑墨,春種秋收30餘載,換來大器早成;他與沈延毅、楊仁愷、文懷沙、晏少翔等大家相交甚厚,並備受他們的提攜與青睞;他熱心公益事業,先後為汶川地震、遼寧造血幹細胞庫等義賣書畫;他大器早成,19歲開始參加書展,20歲成為遼寧書法家協會會員,26歲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出版有《莊廷偉書法集》(夢漆園冊)等。

基本信息

社會評說

結緣:與眾多大家“忘年交”

莊廷偉今年47歲,可是他與書法結緣非常早,14歲就開始在硯田裡耕耘。提起當初寫書法的原因,莊廷偉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有這樣一段自述:從學字開始,我就沒有想過能成為什麼書法家,只因為高中要畢業了考不上大學,聽說練好毛筆字下鄉能出板報,少乾農活。如果當兵,字寫得好還能當個文書什麼的。參加工作以後,書法還在練著。我很靈,工作出色,半年就成了單位的麵包師,帶領一個班,沒有我麵包車間就停產了。毛筆字也用上了,常出板報。

莊廷偉16歲那年,拜王雨農為師,學習柳公權書法。王雨農對他的影響更多地是在做人方面。莊廷偉在回憶這段經歷時說:“老師真好,不保守,常教誨我要轉益多師,並介紹我去瀋河文化館書法研究會。在那兒學習,如進入黃埔軍校一樣,接觸的全是書壇名家,如沈延毅、郭子緒等名家。更幸運的是拜郭子緒先生為師,學到了書法用筆的真諦。”

一個書者的成長需要痛苦的磨鍊。他的恩師郭子緒曾有過這樣的文字記述:“大約二十歲的莊廷偉,凝神專注著蘇東坡的行草,這大概是他初涉藝術的朦朧階段,猶如一個朝聖者,剛進門尚不知該走哪一條路。”在郭子緒的眼裡,那時的莊廷偉,走起路來足不著地,輕飄飄地顛來跑去,雖有靈性卻欠沉穩。不過,沒過多久,郭子緒發現莊廷偉發生了很大變化,莊廷偉一下子撲向了氣息樸厚的漢碑和六朝石刻,專注於歷代大師的作品,如饑似渴地採擷、參悟、熔鑄著自己的藝術,也鑄煉著自己的身心。以前“那個連走路都是輕飄飄地顛來跑去的年輕人”漸漸沉穩起來。多年以後,郭子緒再次看到莊廷偉的作品時,評價是“今非昔比,風雨過後真是個彩虹”。

莊廷偉曾經感慨地說,人生好壞真是命。20年來,如果我不是結識了楊仁愷、晏少翔兩位老先生,沒有他們對我人生每一步的幫助,不論是在事業、生活還是在藝術方面,都絕不會有今天,更沒有現在的天一莊藝術館。

楊仁愷是已故的我國著名的書畫鑑賞家,晏少翔是現代著名的工筆國畫大師。莊廷偉將自己與這些德高望重老先生們的關係形容為“忘年交”。“我十分幸運能跟這樣的老先生相識、相知,他們對我的影響是無盡的”,每每提及兩位老先生,莊廷偉總是很動情。

是藝術讓年紀尚輕的他與老前輩們結緣。莊廷偉說,“我只要閒著就去找老先生聊天,老先生也經常打電話找我,我經常跟楊老在一起談藝術,和晏老聊書法……近些年來,與他們的交往,更使我浸潤於一種高遠、老道、自然、嚴謹的境界。”也正因為如此,四十多歲的他,書法卻是如此的老道、成熟與自然。

擁有活“屈原”、紅學家、書畫家、金石家等眾多稱號的文懷沙,也對這位瀋陽書壇俊彥讚賞有加。之前,文懷沙根本不知道莊廷偉,可是當他有一次看到莊廷偉的一幅書法作品時,認為這一定是個七八十歲的老書法家的作品。後來當他聽說這幅作品出自一位年輕的瀋陽小伙兒之後,文懷沙十分驚訝。後來,年逾九旬的文懷沙不僅親自到瀋陽與年輕的莊廷偉聯合舉辦書法展,還在書展的講話中自嘲:“有這樣一位書法家,我孤陋寡聞,我事先真的不知道。後來把他的書法給我看,我發現我應該到瀋陽來補課。 ”

有人說,莊廷偉是幸運的,得到這么多大家的青睞與提攜,實在是偏得。莊廷偉認為,這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對藝術的共同追求,讓我得到了向他們學習的機會。

勤奮:守住本真向古人致敬

說到天一莊,這可是瀋陽第一家私人藝術館。2000年,莊廷偉在瀋陽市和平區鐵嶺路4號將“天一莊”的牌匾掛了起來。11年過去了,莊廷偉在天一莊裡周而復始地做著同一件事:寫字,撕掉,然後再寫字。

“我一年少說也要寫6000幅字,可是剩下來的不足1/10”,莊廷偉說這句話的時候,旁邊的友人忍不住說了一句:“扔了白瞎了,太可惜了。”就是這些倖存的書法作品,莊廷偉也要經常審視一番。稍如不稱心的,立即撕掉。莊廷偉的想法非常質樸:藝術需要精品,我不能把不好的作品流傳到社會上,既誤人也誤已。

前些年,莊廷偉自號“愚莊”,這不難讓人理解,他是個很“愚”的人,只想守住自己的本真。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解釋,“本”是指元氣,是宇宙萬物的根;“真”是指真氣,宇宙萬物生長、發展的元素。“本”與“真”相互作用,形成宇宙萬物的興衰。

不久前,莊廷偉決定重新臨摹黃庭堅、蘇東坡、王羲之等人的作品。這些他在十幾歲時就臨摹了無數遍的前人之作,如今再次成為他的發力點。“我步入書壇30多年了,中間經歷過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現在我重新認識了自己,要向古人看齊,堅守一個書者的本真”,莊廷偉如今重回臨摹之道,已經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當年,他只能一筆一划地老老實實地臨摯,寫得有幾分神似,便已是最大的滿足。此時此刻,他的筆端已經融入了他對生活的理解和對書法藝術的頓悟。他慢慢領悟到了古人的心境與思想,藉於此,讓他能與古人對話,向古人致敬。這個發現讓莊廷偉興奮不已,常常把門一鎖,一個人躲在天一莊的房間裡奮筆疾書,不知日出日落,饑飽冷暖。

由此,他的書法技藝不僅突飛猛進,而且在張馳有度之間有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定力。莊廷偉將其稱為“功夫”,他認為,作為一個書者,不下工夫,靠投機取巧是無法成功的。

莊廷偉是一個極為性情的人,他對一些人的“歪門邪道”從來不掩飾自己的厭惡之情。他每每看到新聞上說,某某人能抱著一個人,用頭髮寫字時,就會喟嘆良久。他覺得現在書法界有一股浮躁之氣,為了博名什麼行為藝術都敢搞,這完全是對藝術的玷污。有感於此,莊廷偉寫下了四個字“硯田老農”。從此,這四個字成了他的座右銘。現在莊廷偉的書法作品上,落款都是“硯田老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寫了。莊廷偉自比老農,在硯田裡筆耕不輟。30多年來,他始終握著筆,寫的是心,是思想,是藝術。他說,只要我這樣寫下去,好比農民撒下了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有一個書法愛好者向莊廷偉請教書法的捷徑是什麼,莊廷偉讓他去買一百刀宣紙(一刀是100張),寫完以後就知道捷徑是什麼了。

德行:熱心公益修德養心

在天一莊的牆壁上,掛著莊廷偉手寫的對聯:“與千捲圖書為友,留一根脊骨做人”。與莊廷偉聊天,說得最多的還是做人。一個書者,德行是最重要的。他說,寫字的時候,如果心裡想著一個字能賣多少錢,只能是個書匠,而不能成為書者。“大雁的翅膀上掛上金子,是永遠也飛不高的”,莊廷偉常以此來自省。

莊廷偉是一個視藝術為生命的人。從十幾歲走上書法藝術之路,30多年過去了,他的骨子裡早已經浸入了墨香。莊廷偉有個理想,希望自己的字能夠在書法史上留下一筆。正因為有這樣的理想,莊廷偉為人為書,一切以藝術為標尺,都拿藝術說話。在書法圈裡,莊廷偉以敢說話著稱。誰有毛病我就說,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有人戲言,他就是那個揭開皇帝新裝內幕的小孩。許多人勸他學學中庸之道,可是他總是反問一句:有點風骨不好嗎?勸他的人搖頭而去,而他仍然如故。他的個性讓他得罪了不少人,可是久而久之,他的率直反而贏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讚譽。莊廷偉對此有著不同的理解,字如其人,人不正,字何以正?

書畫鑑賞大師楊仁愷這樣評價莊廷偉:“今日從事重藝者益眾,惟成就者寥若晨星,其考究原因固多,關鍵在於思維不純,廷偉則意志堅定,尊師重道,誠信不渝,心靈手巧,轉益多師,故能書藝企業與時俱進。廷偉正當壯年華,如能長此不懈,前程似錦,可以預卜也。”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是古人崇尚的自修之道,但是在莊廷偉看來,不關心國家大事,不懂得回報社會的人,就不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多年來,他在社會公益事業中頻繁參與,備受好評。汶川地震過後,莊廷偉與晏少翔、文懷沙、月照、麼喜龍、楊一墨等六位書法藝術家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舉辦了一場“六君子書畫義賣”,所得的35.2萬善款全部捐給災區。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際,

想到他所尊敬的楊仁愷先生也是四川人,於是拿出自己收藏的楊仁愷的作品,並將拍出的9.9萬元捐給四川災區,建造了一所“仁愷國小”。

2001年冬,莊廷偉為新疆受災牧民捐贈裝裱好的書畫作品10幅;2002年他組織發起瀋陽書畫家為撫順受殘害的少女小蘭捐贈書畫;舉辦書畫義賣為遼寧造血幹細胞庫募捐……

莊廷偉說:“將來我要把自己的全部藏品和財產都捐出去。”發出裸捐誓言的莊廷偉,說話時的語氣非常淡然。

明代大思想家王陰明在《傳習錄》中說:“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勤奮悟性、修德養心、結緣大家,讓莊廷偉書法藝術日臻成熟,可謂大器早成。

古人云:“凡學書者,大抵始於學,終於天成。天成者,非成於天也,出乎己而不由乎人也……”莊廷偉19歲開始參加書展,20歲成為遼寧書法家協會會員,26歲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併入選北京榮寶齋出版的《首屆當代名家書法精品展作品集》等數種選本,曾被中南海等多家收藏。2008年作品被指定為亞洲博鰲論壇各國首腦唯一指定書法禮品。他曾經出訪14個國家進行交流和講學,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

20多年來,莊廷偉多次舉辦個人展覽以及聯展,與楊仁愷、晏少翔、文懷沙等大家的聯展,更是在國內書畫界引起不小的轟動。

成績如斯,莊廷偉卻始終如一地淡定,依然在硯田裡,如老農一般,筆耕不輟。一個真正的書者,莊廷偉是也。

成才故事

“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著名的《中隱》詩。昨日,突然想起這首詩是因為看到了瀋陽著名的中青年書法家、瀋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莊廷偉。剛剛結束與國學大師文懷沙的書法聯展,他的生活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堂前盡孝,齋中臨池,偶有小酌,怡然自得。

結緣——無心插柳

雖然莊廷偉一再強調自己學書法的時候根本沒考慮要成為什麼書法家,但是他的成功卻為後來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莊廷偉笑著說,他14歲開始學習書法,只因為聽說練好毛筆字能夠出板報,少幹活。對往事毫不避諱的莊廷偉,認為那是一筆財富,因為他知道自己必須練就真本事才能趟出一條路來走。

16歲工作後,由於勤懇機靈,加上會寫毛筆字,到單位半年就成了單位的麵包師,每天空閒時間他繼續練筆。那一年,他認識了書法家王雨農,才認識到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問道——脫胎換骨

王雨農先生教他書法,教他做人,發現他在這方面很有天賦,於是就介紹他去瀋河區文化館書法研究會。在那裡他見到了書壇名家沈延毅先生,更幸運的是他見到了自己的恩師郭子緒先生。郭子緒先生回憶當時的情形時說,大約二十歲不到的莊廷偉,走起路來足不著地,輕飄飄地顛來跑去,雖有靈性卻欠沉穩,年青人大多如此吧。然而,莊廷偉聰明穎慧,加之求知心切,其不久便找到了方向,一下子撲向氣息朴茂沉厚的六朝和漢碑,專注於歷代大師的作品,如饑似渴地來採擷、參悟。“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恩師對他今天的成就一個最為形象的解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