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昔日Nearque率亞歷山大之艦隊避風於Anamis河或舊忽魯模思河口沿岸之時,Arrien曾說,其地風景甚佳,產種種果物,獨無橄欖。水手疲乏者曾登入休息於此地。
東方有諺語云:“地球如是環,忽魯模思則是寶石。”可見其盛矣。
13世紀馬可波羅所到之舊忽魯模思,不久為韃靼所殘破,其居民皆遷徙到鄰近之Djeroun島。島在舊城西,1321年,Odoric de Pordenone 曾在此島見其新城,距舊城約五里地。
新忽魯模思建設於1302年。其島雖無飲水,而土含鹽硫,然不久其名望超過舊城。1507年葡萄牙人Albuquerque據之。不久成為大商場。波斯及一切西方諸國鹹在此島轉運印度貨物,曾以富庶著名於東方。1622年,沙阿拔思(Chah-abbas)得英國人助,復奪之於葡萄牙人之手,墮平其房屋,其商業遂移於臨海沿岸。班荅兒阿拔思城自是興焉。然由好望角之發現,印度既有新道可通,波斯灣之商業遂一蹶不振。1765年,Nieburh遊歷此地之時,曾見昔日新忽魯模思所在之Djeroun島,已成私人產業,不復為世所重矣。
其地在馬可波羅以後,似已有所變遷。蓋其所言班荅兒阿拔思與起兒漫諸山之間平原,幾不復含有鹽質。氣候極不適衛生,僅產劣等海棗,居民甚少。
基本介紹
荷姆茲海峽介於阿曼的穆桑達姆半島和伊朗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波斯灣,是盛產石油的波斯灣進入印度洋的必經之地,素有“海灣咽喉”之稱。
該海峽的得名,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公元1100年阿拉伯人在海峽中的荷姆茲島上建立了荷姆茲王國,海峽由此得名。另一種說法是,荷姆茲島是波斯薩桑王朝第四位國王的名字,“荷姆茲”在波斯語中意為“光明之地”。還有一種說法是,遠在古希臘時代,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派大將荷姆茲雅率艦隊出沒於此,並在海峽中的一個無名島上停泊。後來為了紀念這位艦隊統帥,便把他的名字“荷姆茲雅”作為海峽和那個無名島的名字。以後,這個馬其頓人
的名字慢慢阿拉伯化,變成了今日的“荷姆茲”。此外,也有人認為“荷姆茲”一名來源於葡萄牙語。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後,發現這一帶貿易興隆,用葡語稱之為Ormuch,意為這裡金子多,後來Ormuch就演變為海峽名。
我國《元史》中稱該海峽為“忽里摸子”,《明史》稱“忽魯模斯”,都是對海峽名“Hormuz”的不同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