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鐮芒針茅

荒漠鐮芒針茅

荒漠鐮芒針茅,禾本科植物。多年生密叢禾草。鬚根稠密,具砂套。稈細直立,高15~30厘米。葉內捲成針狀,長8~17厘米,寬0.3~0.7毫米,葉舌為長約1毫米的纖毛。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牧草科名 禾本科
牧草科拉丁名 Gramineae
牧草科英文名 Grass Family
牧草屬名 針茅屬
牧草屬拉丁名 Stipa L.
牧草屬英文名 Needlegrass,Feathergrass
天然牧草 荒漠鐮芒針茅
牧草學名 Stipa caucasica Schnalh subsp.Desertorurn (Roshev.) Tzvel.
牧草英文名 Needlegrass

地理分布

荒漠鐮芒針茅分布於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蒙古、中亞地區也有。
形態特徵 多年生密叢禾草。鬚根稠密,具砂套。稈細直立,高15~30厘米。葉內捲成針狀,長8~17厘米,寬0.3~0.7毫米,葉舌為長約1毫米的纖毛。圓錐花序較緊密,基部常包於葉鞘內,長7~10厘米;穎膜質,狹披針形,近乎相等或第二穎稍長,基部具3~5脈;外稃長7~10毫米;芒一回膝曲,鐮狀彎曲,長5~8.5厘米,芒柱與芒針均具白色羽狀毛,芒柱扭轉,毛較短。

生態學特性

旱生禾草。礫石質荒漠草原中的典型植物,生長在山地海拔1100~1800米礫石質地

的陽坡,坡度較陡,水土流失嚴重,光照強,氣候較暖,由於它具有鬚根被砂套、葉片細、內卷的形態特點,所以抗旱能力強。返青早,生長發育快,通常4月上旬返青,5月下旬抽穗,6月中旬成熟,7~8月份進入休眠。秋季雨水稍多的年份,又返青生長,但不抽出生殖枝,幼嫩的葉片是秋冬牲畜最喜食的飼草。荒漠鐮芒針茅是山地冷蒿 (Artemisia frigida)+木旋花 (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鐮芒針茅 (S.Caucasica) 型草地中的優勢種,伴生種有博洛塔絹蒿 (Seritphium borotalense)、草原苔草 (Carex liperocarpos)、黃芪 (Astragalus sp.)、金絲桃葉繡線菊 (Spicaea hypericifolia)等。根據新疆25年的生態研究測定,草層高度15~40厘米,平均高為26厘米,總蓋度8%~27%,平均16.1%,乾草產量每公頃225~840千克,平均490.5千克,荒漠鐮芒針茅的產量占總產量的21.2%。草群質量較好,在草地等級評價中為二等7級草地。

飼用價值

在礫石質荒漠草地中的參與度為中等,單株產量10~20克,每公頃產乾草104.4千克。營養期粗蛋白質含量16.25%,開花後迅速下降,乳熟期降至7%左右,粗灰分含量較低。適口性好,各種牲畜均喜食,馬最喜食,羊次之,牛、駱駝稍差。枯黃後仍為家畜喜食,為中等飼用價值牧草。荒漠鐮芒針茅草地一般為冬季放牧地。該草具有返青早、生長快、抗旱能力強特性,為家畜早春放牧提供了一定數量和一定質量的飼草。但也極易被家畜過度採食,造成草地嚴重退化。因此,應注意適度放牧,加強管理。荒漠鐮芒針茅抽穗後花序易掉落,對放牧綿羊危害不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