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市京山縣

【京山縣】京山縣地處湖北省經濟最活躍的武漢--襄樊--宜昌大三角中心地帶,位於大洪山南麓,江漢平原北端,素有“鄂中綠寶石”的美譽。轄14個鄉鎮和1個開發區,國土面積3520平方公里,總人口61.6萬人。榮獲全省經濟效益目標考核“十佳”縣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試點縣、省級文明縣城、全省最佳信用縣、全省技術創新示範單位等稱號。歷史悠久。秦漢以來,境內一直設縣置州(郡),隋大業三年(607年)設京山縣,宋乾德二年(964年)裁北部的富水縣歸京山縣,自此京山縣統領今域,沿襲至今。京山人傑地靈。在古代,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屈家嶺文化,養育了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令尹子文和大夫申包胥、西漢時期的綠林起義首領“三王”(王匡、王鳳、王常)等著名歷史人物;在近代,湧現出了辛亥革命時期的武昌首義闖將“三劉”(劉英、劉鐵、劉傑)和當代文學大家聶紺弩、毛澤東雙兒女親家張文秋等時代英豪。在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京山是豫鄂革命根據地,賀龍、李先念、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生活過。風光旖旎。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屈家嶺文化遺址,省級文化保護單位西漢末年綠林起義策源地三王城遺址漢唐古城口遺址、抗日戰爭時期豫鄂邊區黨委機關舊址、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部舊址、豫鄂邊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舊址等。主要風景名勝有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核心綠林景區虎爪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鄂中第一溶洞----空山洞,療養勝地----溫泉山莊,鄂中第一漂----鴛鴦溪漂流。資源豐富。地處鄂中丘陵至江漢平原過渡地帶,低山、丘陵、崗地和平原四種地貌兼而有之,為“七山二水一分田”,農、林、牧、漁、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有耕地82萬畝,水域面積28萬畝,林業用地248.8萬畝,其中經濟林基地35萬畝。森林覆蓋率44.8%。農副土特產主要有香菇、木耳、茶葉、橋米、板栗、銀杏、對節白臘、各種水果、中藥材等,素有“中國板栗之鄉”美稱。“京燕牌”花菇被評為部優產品和全國同類產品第一名;“國寶牌”橋米歷史上為宮廷貢米,是全省第一個獲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的農產品;以中華鱉、中華草龜、銀魚為主的特種水產養殖開發較早,是全國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遍布山區的珍稀樹種對節白臘,是少有的森林“活化石”。境內水資源豐富,共有大中小型水庫150多座,大小河流500多條,庫塘滯洪能力12.64億立方米,正常蓄水能力8.35億立方米。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矽石、石灰石、白雲石、重晶石、大理石、玄武石等六大類,儲量在1000萬噸至數億噸之間,品位高、質量好,具有較高的工業開採價值。基礎設施發達。境內交通便利,長荊鐵路橫貫東西,省道應隨、皂當、漢宜三條公路由東至西,安京、京天兩條公路由北至南貫穿全境,隨岳、武荊兩條過境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城鄉電網密布,鄉村通電率達100%。全縣通訊便捷,移動、固定電話和網際網路用戶達12萬戶,鄉村全部實現電話程控化。經濟繁榮。2005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56.61億元,增長11.8%;規模工業完成產值14.06億元,增長28.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75億元,增長13.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5.04億元,增長13.45%;地域財政收入達到2.94億元,可比增長26.0%。工業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的主要支撐力量,形成了機械、化工、冶金、建材、紡織服裝、糧食加工六大行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是全國最大的紙箱紙盒包裝機械、最優的結晶矽和鍋爐輔機生產基地。縣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8.3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貨幣工程量2.1億元,目前已有28家企業落戶園區,其中15家已建成投產,規劃到2008年產值達到34億元,利稅達到3億元,總人口達到5萬人。外向型經濟格局初步形成,外貿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各項出口指標在全省縣市區中名列前茅。2005年完成出口創匯4702萬美元。京山是全國首批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生態農業建設示範縣,也是全省優質稻生產示範縣、全省綠色食品建設示範縣和全省重要的商品棉、油料、生豬、家禽和水產品生產基地,種植業優質率達95%以上,有全國最大的中華草龜種苗養殖基地----盛昌龜業公司,有全省第一批認證的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永興中華鱉養殖基地,有年產200萬隻蛋雞的錢場蛋雞養殖小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