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實驗國小

荊門市實驗國小創辦於1904年(清光緒30年),始稱荊門州高等國小堂,校址龍泉書院(今龍泉中學)北側。

基本信息

國民黨統治時期,校址幾經遷移,校名也多次更改。1949年2月荊門解放,學校改名為荊門縣城關國小。1957年春,校址定於長寧大道南端西側,直至今日。文化大革命中,學校曾更名為荊門縣東方紅國小。粉碎“四人幫”後,荊門縣將該校作為全縣教學改革實驗的園地和視窗,命名為“荊門縣實驗國小”。1984年隨著荊門縣市合併改為荊門市實驗國小。2000年6月與荊門市實驗幼稚園合併辦學。 該校系荊門市直屬重點國小。學校現有教學班52個,學生3238人,教職工162人,其中特級教師5人,中學高級教師8人,國小高級教師94人。學校下設辦公室、政教處、教導處、教科室、信息網路中心、總務處等機構。校園占地面積14957.5平方米,建築面積16660平方米。學校建有計算機校園網、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演播系統、語音教學系統、區域網路系統等五大現代教學系統。 該校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學校,它既是人才的搖籃,又是荊門革命的發源地之一。1918年,學校師生在荊門率先掀起抵制日貨運動。1926年,中共荊門地下黨支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該校校園內秘密召開,成立了中共荊門縣委。“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學校成立了抗日宣傳隊。在這裡,曾有許多進步學生受到革命洗禮,有的成為著名專家學者,有的成為黨政軍高級幹部。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國防工程建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陳士榘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該校不僅有著光榮的昨天,而且有著燦爛的今天。近幾年來,學校堅持以“三個面向”為指南,以開展創新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宗旨,不斷提高辦學效益,形成了“嚴謹、求實、探索、奉獻”的教風和“博學、多思、勤奮、創新”的學風。學校積極開展教改實驗,現承擔國家、省屬“整體改革”、“電化教育”、“國小思品情感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創新教育”等實驗課題。國家頒布新的課程計畫後,學校確定了“最佳化‘兩課’、構建現代國小課程模式”的整體改革實驗課題,對活動課和學科課的最佳化問題進行了系統地研究探討。97年,學校在“兩課”整體最佳化研究課題的基礎上,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思想,提出構建“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課題,該課題先後被省教科所定為重點科研課題,被中央教科所列為國家“九五”重點課題“活動教學與中小學生素質發展”一級子課題。該課題的理論成果《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百題探究》和《自主·創新·發展》已公開出版發行,在全國、全省產生了重大影響。97年以來,中央教科所領導和全國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的領導、專家多次來校視察、指導工作,學校接待省內外參觀考察團一千多人次。學校先後被評為“省教改實驗先進學校”、“省教育科研工作示範學校”,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0年11月被全國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吸收為“整體改革實驗基地”。 學校將藝術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又一重要載體。學校內設的“百花園藝術學校”以培養興趣、發展特長、提高素質為宗旨,開辦有演唱、舞蹈、鼓號、古箏、小提琴、刺繡、書法、繪畫、剪紙等十五個藝術專業,藝術師資力量雄厚,藝術教育已形成了科學的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評價體系。近三年來,學校在省黃鶴美育節等大型藝術活動中獲集體獎八次,學生在全國美育年會等國內外書畫競賽中獲一、二等獎五百多人次,學校被列為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多次被省、市評為“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美育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的教育和教學效果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領導的重視和國際友人的好評。1991年6月,原國家教委副主任鄒時炎同志視察該校,同年7月,湖北省副省長韓南鵬同志也視察了該校。91年10月,日本日田市訪華團到學校參觀考察。學校現為荊門市最佳文明單位、一級管理規範化學校、省合格實驗國小。學校多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教育先進單位”、“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省電化教育先進單位”、“省推廣國語先進單位”、“省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省少先隊工作示範學校”、“省科普工作先進單位”、“省優秀家長學校”等光榮稱號,並被中央教科所確定為“素質教育實驗學校”。連續七屆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