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

位於山西省渾源縣荊莊鄉荊莊村。原古建築群現儀存一座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檐下用四鋪作,補間鋪作明間用二朵,次間一朵。殿內四壁有壁畫。從建築形制判斷為金代建築,歷代做過修葺。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山西省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V-230

簡介

..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西南十公里處的荊莊鄉荊莊村,原名“大雲禪寺”。始建於北魏後期(386年-534年),大殿主體構架為金代(1115年-1234年)所建,元、明、清歷代均有過修葺和增補。

歷史

原名大雲禪寺。據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渾源縣誌》載:“大雲寺舊志大雲禪寺二,一在城西南四十里龍山為上院,一在城西荊莊為下院,胥元魏時建”,由此可知大雲寺的創建年代應在北魏後期。寺院原規模宏敞,現僅存大雄寶殿三楹,為金代遺構。元、明、清均有修葺。

..

寺坐北朝南,共由三進院落組成。現僅存大雄寶殿。大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筒板瓦屋面。殿前設小型月台。檐下斗栱古樸,明間設補間鋪作兩朵,次間補間鋪作一朵,與柱頭鋪作形制相同,皆四鋪作單抄計心造。殿內採用減柱造。梁架結構為徹上露明造,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平樑上用蜀柱、大叉手、合沓、櫨斗、脊枋、承托脊槫。殿內東、西、南三壁存有壁畫80餘平方米,為明代作品。

建築

大雲寺寺院坐北朝南,原為一組完整的古建築群,有三進院落、四座殿宇。主殿有金剛殿(山門)、天王殿(過殿)、大雄寶殿。兩側有鐘樓、鼓樓、東西廂房。1971年,院內只剩下大雄寶殿一座,其它建築先後被毀掉。大雄寶殿面闊3間10.90米,進深2間8.75米,平面成長方形,單檐歇山頂,高約8米。殿身坐在台基上,柱子採用減柱法造,以突出佛壇位置。檐柱上設有古樸華麗的斗拱一周,均為四鋪作出一跳,單拱計心造。屋頂為綠色筒瓦覆蓋,殿內壁皆為壁畫。大雄寶殿具有一定的建築歷史價值。

“九五”以來主要保護內容

大雄寶殿落架維修。

現存主要問題

現大雄寶殿雖保存基本完整,但木結構糟朽劈裂、後檐柱,西檐柱明顯下沉,西牆向里嚴重傾斜,五架梁明顯向西傾斜,如果不是北、東、西三面打了垛牆,大雄寶殿可能早已倒塌。屋頂破損最為嚴重,西北角角椽斷折翹起,後頂露天1.2平方米。壁畫由於牆體開裂、受潮等原因,加強保護已刻不容緩。據山西省古建所現場勘察界定,渾源縣大雲寺大雄寶殿的殘損等級已經達到Ⅳ類,需儘快實施修繕保護。

..

文保經費嚴重短缺,部分文物得不到有效保護;文博技術人員老化,文保事業的發展存在危機。

“十一五”期間主要保護內容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始建於北魏,現存乃金代建築,雖然建築形體不大,但其建築結構簡練,造型優美,風韻獨具,尤其殿內壁畫滿布,彩畫盡施,堪稱我國同期古建築中

..

不可多見的文物珍寶。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國保文物古建築,急需儘快對其進行搶救性修繕。按照“保存現狀,恢復原狀,修舊如舊”的原則和省古建所的設計,初步擬定主要修繕內容為:大殿建築揭頂落架大修;對殿內壁畫清污加固,現狀保護,但其中損壞嚴重,無法現狀保存部分,進行局部揭取加固,然後原位歸安;對殿宇彩畫實施全面清污加固和化學封護。工程總預算73.595萬元。落架維修、技防、消防水源工程和環境整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