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草莓革腐病主要發生在果實和根部,匍匐莖上也能發病。1、根:根首先發病,切開病根可見從外向里變黑,革腐狀。田間觀察:早期植株不表現症狀,中期僅表現生長較差,略矮小,至開花結果期則地上部出現失水狀,逐漸萎蔫直至整株死亡。2、果實:被害果實呈淡褐色水燙狀斑,並且能迅速蔓及全果,病部褪色失去光澤,用手輕捏有皮革狀發硬的感覺,濕度大時果面長出白色菌絲。3、小苗:繁育小苗期間也能發病,主要症狀是匍匐莖發乾萎蔫,最後乾死。
病原
引起草莓革腐病的病原菌是鞭毛菌亞門霜霉目的惡疫霉,亦稱蘋果疫霉。菌絲無色,有分支,不分隔,孢子囊頂生,近球形或卵形,乳突較顯著。孢子囊脫落有一短柄,菌絲生成溫度範圍在10-30℃,最適溫度是25℃。
發病條件
1、土壤及種苗。本病是土壤傳播的真菌性病害。採用無病苗栽在無病田裡一般不會發病。所以,土壤中是否有菌源存在以及草莓繁殖材料是否帶菌是本病發生與否的先決條件。2、氣候條件。該病屬中溫型病害,5月中下旬溫度回升濕度較大的條件下,有利於該病的發生與流行。3、栽培因素。病田連作或重茬,發病加重,排水不暢的地塊及夜潮地易發病。
防治方法
⑴建立無病繁苗基地,實行統一供苗。⑵整平土地、溝渠相通、防止積水。灌水應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進行,爭取傍晚時落乾。⑶生長期間一旦發病,及時進行化學防治,可用64%防毒礬、黃腐酸鹽等進行灌根,用72.2%的普力克600倍藥液、72%克露600倍藥液等進行葉面噴布,都能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