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匍匐,其上密集鬚根及在頂端有患球狀肥大塊莖的橫走小根狀莖;莖高30-120m,在棱及節上有硬毛。葉對生;葉柄長1-3cm;葉片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3-12cm,寬1.5-6cm,先端微銳尖或漸尖,基部平截至淺心形,邊緣有規則的圓齒狀鋸齒,兩面被貼生短硬毛;輪傘花序通常6花,多數遠離排列成長5-15cm,頂生假穗狀花序;小荀片條形,具微柔毛;花萼狹鍾狀,連齒長約9mm,外被具腺柔毛,10脈,齒5,三角形,具刺尖頭;花冠粉紅色至紫紅色,長約1.2cm,筒內具毛環,上唇直立,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小堅果卵球形,黑褐色,具小瘤;花期7-8月,果期9月。
基本信息
【名稱】:草石蠶
【別稱】:甘露兒、寶塔菜、地蠶、螺獅菜、地古瘤地靈、石蠶(《本草圖經》),石奇蛇(《生草藥性備要》),石祁蛇(《嶺南採藥錄》),白伸筋、石伸筋(《江西民間草藥》),白毛岩蠶、岩蠶(《浙江民間草藥》),老鼠尾(《泉州本草》),土知母、牆蛇、石蚯蚓、飛線蜈蚣(《閩東本草》),上核樹、骨蛇藥、馬騮尾、筋碎補(《廣西藥植名錄》),白毛蛇(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白毛骨碎補(《福建中草藥》),石岩蠶、白花石蠶、毛石蠶(《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分布】:原產於東亞、中國大陸,台灣由中國大陸引進栽培已有15年以上的時間。
【分類】:唇形科
【型態】:株高15~25公分,莖方形,全株密生細毛,葉對生,長卵形,先端鈍,鋸齒緣,春至夏季開花,花冠淡紫色,地下塊莖具短節狀,白色,形似蠶體,質脆。
【用途】:常做觀賞植物,因形似蠶寶寶,頗為奇特,1996~2000年間,坊間偽稱是新鮮的「冬蟲夏草」而聲名大噪,價錢高昂,許多人受騙仍不知情,但經推廣之後,已成為新興蔬菜。
【花期】:12~1月盛產。
【管理】:性喜溫暖,忌高溫潮濕,生育適溫15~25度。
【施肥】:栽培土質以肥沃之砂質土壤為佳,排水需良好,滯水不退易腐爛。
【繁殖】:可用扦插法或塊莖繁殖 。
分布生境
分布於貴州、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浙江、四川、雲南等地。生於水邊或濕地。
主要價值
和五臟,下氣,清神。泡酒喝,除風破血。煮食,治溪澗砂毒。焙乾吃,主治走注風,散血止痛。
藥用價值
【功效】:解表清肺;利濕解毒;補虛健脾。
【主治】:風熱感冒;虛勞咳嗽;黃疸;淋證;瘡毒腫痛;毒蛇咬傷。
【功效分類】:祛風藥;清熱解毒藥
食療價值
【性能】:味甘,性平。能養陰潤肺。
【用途】:用於肺陰不足,乾咳痰少,或虛勞咳嗽。
【用法】:煎湯,蒸食或煮食等。
草石蠶以地下塊莖為食用器官,每 100 g 塊莖中含蛋白質 5.5 g、碳水化合物 20.3 g、脂肪 0.3 g,還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和膽鹼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草石蠶口味甘甜鮮美,形態美觀,質地脆嫩,是製作泡菜的好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