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功效:
【功用主治-茶樹根的功效】治心臟病,口瘡,牛皮癬。 《救生苦海》:治口爛,茶樹根煎湯代茶,不時飲。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 【選方】治牛皮癬:茶樹根一至二兩。 切片,加水煎濃。 每日二至三次空腹服。 (《全展選編》皮膚科》) 【臨床套用】①用於風濕性、高血壓性及肺原性心臟病對改善症狀有一定效果。 據12例觀察,一般服藥3~7天后心悸、氣短及睡眠不好等即逐步改善;尿量增多,約3~5天開始浮腫逐漸消退;血壓恢復正常,胸透複查,心臟陰影較治前有明顯縮小或改善。 未見不良反應或中毒現象。 是否可代替洋地黃類製劑,有待進一步研究。 用法:挖取10年以上的茶葉樹根(愈老愈佳),洗淨切片,每劑1~2兩,加適量糯米酒及清水置於瓦罐或瓷罐中以文火煎熬;亦可先用水煎成濃汁後再加糯米酒煮,無糯米酒單用水煎亦可。 風濕性心臟病加楓荷梨1兩、萬年青2錢,高血壓性心臟病加錦雞兒1兩,共煎。 每晚睡前頓服。 ②治療冠心病老茶樹根1兩,余甘根1兩,茜草根5錢,每日1劑,水煎服。 每周服藥6天,連服4周為一療程。 觀察20例,服藥二療程。 結果有心絞痛的17例中,顯效6例,改善8例,基本無效3例。 合併高血壓者12例,顯效3例,改善7例,基本無效2例。 心悸、胸悶、頭暈、頭痛、氣急、肢麻等自覺症狀,半數以上病例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減輕。 部分病例尿量增多,食慾、睡眠轉佳。 心電圖不正常的14例中,顯效2例,好轉4例,無變化7例。 加重1例。 膽甾醇)200毫克%的8例中,7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例下降值為20~40毫克%,3例下降10毫克%以下),1例上升(20毫克%)。 副作用:服藥過程中部分病人覺胃部不適,噁心。 ③治療心律不齊用複方茶樹根片觀察冠心病、心肌炎後遺症等所致的心律不齊(包括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竇性心動過緩等)共30例,結果顯效(症狀消失,聽診恢復正常,心電圖在正常範圍)13例,有效(自覺症狀與聽診或心電圖好轉)7例,無效10例。 有效病例半數以上在2~4周內獲效。 初步觀察,以對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療效較著,而對竇房阻滯、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及持久性房顫等似無效果。 製劑及用法:複方茶樹根片每片含老茶樹根煎膏粉285毫克(相當生藥5克),路丁10毫克,B6_5毫克。 一般每次2片,日服3次;部分病例於無效後增加至每次3片或4片。 服後一般無明顯副作用,部分病員引起失眠,少數患者覺胃脘不適,但加用胃舒平後即可緩解,能繼續服藥。
茶葉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 茶苗白絹病
1、1分布及症狀: 茶苗白絹病是一種常見的苗圃根部病害。分布範圍廣,為害嚴重。除茶外,尚能為害瓜類、茄科、麻類、菸草、花生等200多種植物。發生在根頸部,病部初呈褐色斑,表面生白色綿毛狀物,擴展後繞根頸一圈,形或白色絹絲狀菌膜,可向土面擴展。後期在病部形成油菜籽狀菌核,由白色轉黃褐色至黑褐色。由於病菌的致病作用,病株皮層腐爛,水分、養分運輸受阻,葉片枯萎、脫落,最後全株死亡。
1、2病原:是一種擔子菌亞門薄膜革菌屬的真菌。菌絲體初無色,後稍帶褐色,密集,形成菌核。菌核圓形,表面光滑、堅硬,黑褐色。在濕熱條件下產生繁殖體,即擔子和擔孢子,但不常見,傳病作用也不大。
1、3發生規律: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於病組織上越冬,乾燥條件下可存活5~6年。第二年春夏之交,溫濕度適宜時萌發產生菌絲,沿土隙蔓延或隨雨水、灌溉水、農具等進行傳播,侵染幼苗根頸部進行為害。高溫高濕有利於發病,以6~8月發生最盛。土壤粘重,酸變過大,地勢低洼,茶苗長勢差,以及前作為感病寄生地,病害發生亦重。
1、4防治方法:選擇生荒地或非感病作物的地作苗圃。注意茶園排水,改良土壤,促進苗木建壯,增強抗病力。感病苗圃應及時清除病苗並進行土壤消毒。藥劑用50%多菌靈500倍液、0.5%硫酸銅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移栽茶苗葉可用20%石灰水浸泡消毒。
2、茶根癌病(與茶苗立枯病比較)
2、1分布及症狀: 主要為害茶苗,在部分茶區發生嚴重,造成茶苗枯死。以扦插苗圃中常見,主側根均可受害。病菌從扦插苗剪口或根部傷口侵入,初期產生淡褐色球形突起,以後逐漸擴大呈瘤狀,小的似粟粒,大的象豌豆,多個瘤常相互癒合成不規則的大瘤。瘤狀物褐色,木質化而堅硬,表面粗糙。茶苗受害後鬚根減少,地上部生長不良或枯死。
2、2病原:茶根癌病菌為野桿菌屬[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Conn.]細菌。菌體短桿狀,具1~3根極生鞭毛。在普通培養基上形成灰白色圓形菌落。發育適溫為25~29℃,致死溫度為51℃(10分鐘)。在pH7.3時發育最好。
2、3發生規律:根癌病菌在土壤或病組織中越冬。次年環境適宜時,借水流、地下昆蟲及農具傳播為害。病菌從苗木傷口或切口處侵入,在組織內生長發育,刺激細胞加速分裂,產生癌瘤。
2、4防治方法:要嚴格苗木檢查,防治地下害蟲,減少根系傷口。苗木必要時可用20%石灰水浸根10分鐘消毒後再移栽。
3、茶苗根結線蟲病
3、1分布及症狀: 主要分布於溫暖的產茶區。此病是由一種很小的線蟲引起,當線蟲侵入茶根後,使根部形成腫瘤,形似黃豆、菜籽等,且大小不一,受害根系無鬚根,畸形,有時根系末端比前端粗,病株地上部分生長不良,植株矮小,生長衰弱,葉片發黃,乾旱季節葉片易大量脫落而枯死。
3、2發生規律: 根結線蟲是喜高溫乾燥的好氣性生物,1年發生多代,當土溫達25~30℃,土壤濕度為50%左右時,在地勢高、土壤結構疏鬆的沙質土中,20~30天就可完成1代,而線蟲在表層土壤比在下層土壤發生多,10℃以下時即停止活動。
3、3防治方法:
①選擇生荒地作苗圃,若是種過花生、瓜類、豆類、紅薯等作物的地則不宜作苗圃,盛夏應將土壤深翻,在陽光下暴曬10天后再翻1次,可殺滅土壤中的線蟲。
②對已發病的苗木應增施磷肥和鉀肥;提高其抗病能力,同時用石灰消毒或用1:20的茶枯水施入土壤中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4、茶紫紋羽病
4、1分布及症狀:分布於各產茶區,但在華北和華東發生較普遍。此病主要發生於苗期及成株期,為害根部或根頸部,先是鬚根腐爛,呈褐色或黑褐色,然後蔓延到側根,腐爛後呈紫褐色,病斑表面布滿紫褐色絲狀物,病根表面上有半球形的顆粒狀茵核小莖基部加厘米硝常被紫紅色的苗絲包圍,質地柔軟;易剝落,根部皮層也易剝落,嚴重時地上部分萎蔫,新梢發芽減少,病株枯死。
4、2發生規律: 一般在高溫多雨的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發病較重,凡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壤過度乾燥的茶園易發病。此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隨農事操作;雨水、地下害蟲及根部接觸而傳播蔓延,調運帶菌的苗木和土壤時也可進行遠距離傳播,連作和前作感病的作物也易發病。
4、3防治方法:
選用無菌健苗令發現病苗及時挖除燒毀,工具用後洗淨,然後對其餘健苗用20%的石灰乳液浸l小時,或50%的多菌靈l000倍稀釋液浸根半小時後再種植。排水不良及水位高的茶園注意排水,澇前應挖好排水溝。前期種過紅薯、馬鈴薯和果樹且曾發生此病的土地,要用70%的五氯硝基苯消毒,每畝用2.5千克加細土進行拌土消毒,或用福馬林30倍稀釋液澆灌土壤,發病初期用高錳酸鉀或多茵靈1000倍稀釋液澆灌根頸部。
相關詞條
-
張根[北京更香茶葉有限責任公司主管]
張根,男,漢族,出生於1978年7月,湖北省陽新縣人。
-
茶葉黨
茶葉黨(Tea Party)是美國的一個政黨,發端於1773年的美國東北部的波士頓,是革命的代名詞。2009年4月15日是美國納稅日,新生的茶葉黨發動了...
概念 特點 反奧情緒 影響力 -
茶葉
茶葉,指茶樹的葉子或芽。一般所說的茶葉就是指用茶樹的葉子加工而成,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的一種飲品。茶屬雙子葉植物,約30屬,5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
歷史發展 地理分布 生長環境 品種分類 主要變種 -
碧螺春茶葉
蘇州碧螺春碧螺春,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的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吳縣隸屬蘇州,也有稱之為蘇州碧螺春。外形捲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素為茶中之萃。 碧螺春...
特產概述 產品產地 品茶講究 採摘工藝 炒制技巧 -
大紅袍[中國茶葉著名品種]
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
歷史發展 自然地理 形態特徵 母樹種類 價值功效 -
湖南茶葉
湖南茶葉,湖南所產茶葉的總稱,湖南是中國重點產茶省之一,產茶量居全國第二位,素有“茶鄉”之稱。全省有九十多個縣(市)種植茶樹年產茶八萬多噸。主要名茶有古...
區域優勢 歷史沿革 名茶分類 蒙洱茶 -
金駿眉茶葉
金駿眉茶,屬於紅茶中正山小種的分支,原產於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由正山小種紅茶第二十四代傳承人江元勛帶領團隊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通過創新融合於2005年研...
歷史發展 自然地理 品質特徵 栽培技術 加工工藝 -
茶葉籽油
茶葉籽油,又名綠茶油,系採用龍井、烏龍、普洱等茶葉樹在秋冬季節自然成熟所產的茶樹果實為原料,經過加工所獲得的高級油脂,為一個全新的高級木本油料品種,因為...
概述 茶葉籽油的指標 特色 -
《中國茶葉加工》
《中國茶葉加工》是一本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茶葉專業季刊,每年定期出版發行4期。它創辦於1987年9月,主管單位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辦單位是中華全國...
簡介 基本信息 往年期刊回顧 目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