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栽培種的生產技術

"【申請日】2009-10-26【公開號】CN101695256A【公開日】2010-04-21【申請人】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地址】674100 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義正辦事處玉河下村【發明人】徐中志;侯志江;程遠輝;戚淑威;趙琪;王澤清【專利代理機構】昆明正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3100【代理人】陳左【國省代碼】53【頁數】3【主分類號】A01G1/04【專利分類號】A01G1/04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茯苓栽培種的生產技術


【申請日】
2009-10-26


【公開號】

CN101695256A

【公開日】

2010-04-21

【申請人】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

【地址】

674100 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義正辦事處玉河下村

【發明人】

徐中志;侯志江;程遠輝;戚淑威;趙琪;王澤清

【專利代理機構】

昆明正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3100

【代理人】

陳左

【國省代碼】

53

【頁數】

3

【主分類號】

A01G1/04

【專利分類號】

A01G1/04

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茯苓栽培種的生產技術,其特徵是:a.在準備種植茯苓地塊旁選地勢平坦處,挖深為40cm~50cm的坑,在坑內均勻噴灑濃度為0.5~2%的茶籽餅液對昆蟲進行驅避;b.選用直徑為1~3cm新鮮偏乾松木側枝,截成5~10cm長;c.坑內底部和四周貼防水塑膠布,加工好的松木條和原種從下往上依次順序按層鋪放在坑內,松木條每層厚度為10~12cm,原種的每層厚度2~3cm,松木條共鋪四層,原種共撒三層,鋪完後上層蓋塑膠布,在塑膠布上蓋土,蓋土厚度10~15cm;d.地溫穩定在8~20℃,一個月後松木條長滿菌絲即可取出使用。本發明工藝簡單、成本低,可以推進茯苓的規模化生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