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禾本目禾本科植物]

茭白[禾本目禾本科植物]

菰(學名: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 Stapf)禾本科、菰屬多年生淺水草本,具匍匐根狀莖。稈高大直立,高1-2米。葉舌膜質,長約1.5厘米,頂端尖;葉片扁平寬大,長50-90厘米,寬15-30毫米。圓錐花序長30-50厘米,分枝多數簇生,上升,果期開展。穎果圓柱形,長約12毫米,胚小形,為果體之1/8。 原產中國及東南亞,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水生蔬菜。在亞洲溫帶、日本、俄羅斯及歐洲有分布。全草為優良的飼料,為魚類的越冬場所。也是固堤造陸的先鋒植物。 (概述圖片來源: )

形態特徵

菰

多年生,具匍匐根狀莖。鬚根粗壯。稈高大直立,高 1-2米,徑約1厘米,具多數節,基部節上生不定根 。

葉鞘長於其節間,肥厚、有小橫脈;葉舌膜質,長約1.4厘米,頂端尖;葉片扁平寬大,長50-90厘米,寬15-30毫米。

圓錐花序,長30-50厘米,分枝多數簇生,上升,果期開展;雄小穗長10-15毫米,兩側壓扁,著生於花序下部或分枝之上部,帶紫色,外稃具5脈,頂端漸尖具小尖頭,內稃具3脈,中脈成脊,具毛,雄蕊6枚,花葯長5-10毫米;雌小穗圓筒形,長18-25毫米,寬1.5-2毫米,著生於花序上部和分枝下方與主軸貼生處,外稃之5脈粗糙,芒長20-30毫米,內稃具3脈。穎果圓柱形,長約12毫米,胚小形,為果體之1/8。

生長環境

菰屬喜溫性植物,生長適溫10-25℃,不耐寒冷和高溫乾旱。平原地區種植雙季菰為多,雙季菰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對水肥條件要求高,而溫度是影響孕菰的重要因素。

菰

菰根系發達,需水量多,適宜水源充足、灌水方便、土層深厚鬆軟、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的黏壤土或壤土。

分布範圍

中國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甘肅、陝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台灣。亞洲溫帶、日本、俄羅斯及歐洲有分布。

繁殖方法

菰有秋產單季和秋夏雙季兩類,均用分株繁殖,長江流域單季菰在清明至穀雨分墩定植,夏秋雙季菰可分春秋兩季,春栽在穀雨前後,秋栽在立秋前後,由於灰菰、雄菰每年都會在正常的菰田內自然產生,因此必須年年選種。在一些新引種菰的地方,往往是第1年生產較好,第2年即開始出現灰菰、雄菰現象,第3年種墩就不能做種,出現大量灰菰、雄菰,產量大幅度降低。若用灰菰、雄菰的種墩或分株做種,第2年還是灰菰和雄菰,絕不會成為正常菰。

在秋菰採收前,選取孕菰早、菰肉粗壯白嫩、主菰與櫱菰採收期一致、無灰菰、無病蟲害、四周無雄菰的優良單株,插竿作為標記,發現灰菰、雄菰應將葉片打結作為記號,到第2年春季分墩時,先將灰菰、雄菰連根挖去。每畝田需種株200-300墩。選好的優良種株待採收後,於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將種菰叢連根挖起。

菰種株以地表向下1-2節地下莖所萌發的芽為有效分櫱,所以應切除種株最上部和最下部各節,留中間一段進行扦插假植。假植的行距為50厘米,株距15厘米,每隔5-6行留出80厘米的走道,假植深度以齊菰墩泥為度,並保持1-2厘米的淺水層。為了促使假植苗早髮根萌芽,防止受凍,秧田可採用地膜覆蓋,能使菰提早生長發育,從而提早成熟和提高產量。

當假植苗成活後,每畝秧田可施入碳酸氫銨3-4千克,促進幼苗生長。春季對根莖密集、分櫱擁擠的菰墩,當苗高10厘米左右時應將細弱分櫱除去,同時向根際壓1塊泥,使櫱芽向四周散開,以改善營養狀況和株間通風透光。在移栽定植前1周,除去生長勢過旺、趨向“雄化”的幼苗,以減少雄菰的發生。由匍匐莖上萌芽的“游菰”不能作種菰用。

栽培技術

菰田選擇

菰田應選擇光線好、土地平整、土層深厚、有水源的保水保肥力強的田塊,以有涼水經過的水田,或近水庫可利用庫區深層水灌溉的地塊最好。

翻耕施肥

翻耕菰田,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3000千克或濃人糞尿2500千克,如前作是水稻田,還要增加基肥的用量,並耙平,然後灌水2-3厘米,做到田平、泥爛、肥足。

適時定植

在4月至5月上旬,當菰苗高20厘米左右、水田土溫10℃以上時即可移苗定植。如果選用老菰墩育苗的,此時將老菰墩連根挖起,用快刀順著分櫱著生的方向,按3-5個健全分櫱為1墩進行縱劈分墩,分墩要求帶老莖,劈時儘量少傷及分櫱和新根,並做到隨挖、隨分、隨栽。如菰苗過高,可剪去葉尖,使苗高保持在25-30厘米,防止栽後倒伏。定植密度一般為行距70-80厘米,墩距65厘米,並分大小行,大行為走道。每畝定植1200墩左右,保證6000株基本分櫱苗。定植深度以所帶的老莖薹管沒土為度,以晴天下午栽種為好。

水位管理

菰水位管理以“淺一深一淺”為原則。定植後的生長前期(分櫱之前),保持3-5厘米的淺水位,有利於提高地溫,促進髮根和分櫱。到6月份分櫱後期,將水位加深到12-15厘米,以抑制無效分櫱的發生,由於7-8月溫度高,深水位還具有降溫的效果,但要定期進行換水,防止土壤缺氧造成爛根。進入孕菰期,水位應加深到15-18厘米,但不能超過"菰眼"的位置(最高水位不宜超過假莖的2/3),防止薹管伸長。孕菰後期,應降低水位至3-5厘米,以利採收。採收後菰田應保持淺水層或濕潤狀態過冬,不能幹旱。在每次追肥時,要等肥料吸入壤中後再灌水,如遇暴雨天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止因水位過高而造成薹管伸長。

分期追肥

①提苗肥:菰苗定植7-10天成活後,畝施人糞尿500千克或碳酸氫銨15-20千克催苗,如菰田基肥足夠,可減少施肥量。

②分櫱肥:在分櫱初期(與第1次肥隔10天左右),畝施人糞尿1000千克或碳酸氫銨20-30千克,促進有效分櫱和植株的生長。如沒有施提苗肥,應適當提前追施分櫱肥。

③調節肥:在分櫱盛期的6-7月間,應視植株的長勢情況進行追肥,一般畝施碳酸氫銨10-15千克,如植株生長強健可不施。

④催菰肥:當新菰有10℅-20℅的分櫱苗假莖已變扁,此時應重施催菰肥,促進肉質莖膨大,提高產量,一般畝施腐熟人糞尿2500-3000千克,或碳酸氫銨30-40千克。催菰肥要適時施入,過早施,植株尚未孕菰,易引起徒長,從而推遲孕菰。過遲施,趕不上孕菰期對肥料的需要,則影響產量。

中耕耘田

摘除黃葉菰定植成活後應及時耘田除草,為了保護好分櫱苗,耘田時要由近及遠,以防傷害分櫱苗。耘田以無雜草、泥不過實、田土平整為佳。在6月下旬菰分櫱後期,株叢擁擠,應及時摘除植株基部的老葉、黃葉,以促進通風透光,促進孕菰,隔7-10天摘黃葉1次,共2-3次。將剝下的黃葉隨時踏入田泥中,可作肥料。

適時採收

山區菰一般在7月上旬開始孕菰,8月中旬至9月上旬採收,比平原地區秋菰提早20-30天採收。不同的氣候條件,特別是氣溫的高低,會影響菰的孕菰時間和採收期。採收時削去薹管,切去葉片,留葉鞘40厘米,帶葉鞘的菰浸在清水中可貯存3-5天(若採用冷庫貯藏,可保鮮60-70天)。一般從開始孕菰到採收約需14-18天。採收過早,肉質莖尚未充分膨大,產量低。採收過遲,則菰肉變青,質量下降,且易形成灰菰。在進入採收期後,應每隔3-4天採收1次。一般畝產殼菰1600千克左右。

病蟲防治

防治蟲害:菰的主要蟲害有長綠飛虱、大螟、二化螟、薊馬、蚜蟲等。長綠飛虱群集於葉片上危害,造成葉片枯黃而減產。大螟、二化螟以幼蟲在結菰期危害菰肉。薊馬、蚜蟲群集危害幼葉,造成葉尖枯黃捲縮。防治措施:在定植成活後至採收前7-10天,每隔12天噴藥1次進行預防,長綠飛虱、薊馬可用40℅樂果1000倍液、25℅撲虱靈2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1000-1500倍液。大螟、二化螟用5℅銳勁特1000倍液、BT系列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5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18℅殺蟲雙800倍液。兼用20℅三唑磷800-1000倍液、25℅亞胺硫磷600-800倍液或20℅好年冬1000倍液,交替噴霧。

防治病害:菰的主要病害有菰鏽病、胡麻斑病、紋枯病,危害葉片和肉質莖,使葉片和肉質莖枯黃乾死,特別是高溫季節發病嚴重,影響產量。防治措施:菰鏽病在發病初期,用20℅粉銹寧1500倍液、97℅敵銹鈉500倍液、70℅代森錳鋅700倍液或40℅福星8000倍液噴霧,每7-10天噴1次,共2-3次。各種藥劑應交替使用。胡麻斑病可用50℅撲海因10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防治。紋枯病用5℅井崗黴素300倍液防治。在菰進入孕菰期後,禁止使用殺菌劑,以免殺死黑粉菌,造成菰不孕菰,因此防病必須在植株生長前期(分櫱之前)進行。

主要價值

經濟

菰的經濟價值大,稈基嫩莖為真菌寄生後,粗大肥嫩,類似竹筍,稱菰筍(高筍、茭白、茭瓜),是美味的蔬菜。穎果稱菰米,作飯食用,有營養保健價值。全草為優良的飼料,為魚類的越冬場所。也是固堤造陸的先鋒植物。古代菰生長正常,秋季結實,稱雕胡米,為六穀之一,後因黑穗菌寄生成畸形,不能開花結實,成為蔬菜利用。

營養

菰每100.0克營養成份含量為熱量:23大卡,鉀:209毫克,磷:36毫克,胡蘿蔔素:30微克,鎂:8毫克,碳水化合物:5.9克,鈉:5.8毫克,維生素A:5微克,維生素C:5毫克,鈣:4毫克,膳食纖維:1.9克,蛋白質:1.2克,維生素E:0.99毫克,煙酸:0.5毫克,錳:0.49毫克,硒:0.45微克,鐵:0.4毫克,鋅:0.33毫克,脂肪:0.2克,銅:0.06毫克,維生素B2:0.03毫克,維生素B1:0.02毫克。

菰的營養豐富,不僅含糖類,有機氮,水分,脂肪,蛋白質,纖維,灰粉,還含有賴氨酸等17種胺基酸,其中蘇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等為人體所必需的胺基酸。

藥用

甘,微寒。祛熱,生津,止渴,利尿,除濕,通利。主治暑濕腹痛,中焦痼熱,煩渴,二便不利以及酒毒,乳少等症。

植物文化

李白曾有“跪進雕胡飯,月光照素盤”之詩句。郭沫若是這樣解釋“跪進雕胡飯”的:古人席地而坐,坐取跪的形式。打盤腳坐叫‘胡坐’,是外來的坐法。客人既跪坐,故進飯的女主人也採取‘跪進’的形式(見《李白與杜甫》)。郭氏將‘’雕胡飯”說成吃飯的姿式卻是鬧了一個笑話。

其實,所謂“雕胡”,又名菰米或菰,其形如蒲葦,野生,多長於陂澤河邊,南北方皆有生長,為“六穀”(稻、黍、稷、粱、麥、菰)之一。《西京雜記》說:“菰之有米者,長安人謂之雕胡”。宋玉《風賦》云:“主人之女,為臣炊雕胡之飯,烹露葵之羹”。在唐代,雕胡飯是招待上客的食品,據說用菰米煮飯,香味撲鼻且又軟又糯。唐代詩人很多都鍾情於它。如杜甫的“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王維的“鄖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等詩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