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年平均氣溫13.3℃,適合種植稻穀、包穀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165.7畝,林地11009畝,共有經濟林果地390畝。全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95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65.7畝 (其中:田351畝,地814.7畝), 農民人均耕地1.33畝,主要種植稻穀、包穀等農作物;擁有林地1100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9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4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有水面面積15平方米。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目前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整個村委會共有95戶通自來水,有114戶飲用井水。有209戶通電,不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數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和44.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8戶(分別占總數的70.3%和66%)。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到鄉政府交通便利,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8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7輛,機車2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51畝,有效灌溉率為80%。
到2008年底,全村無沼氣池和裝有太陽能農戶;無小水窖和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無自然村通路燈。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2008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19570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8420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8.8%;畜牧業收入415200元,占總收入的34.7%;林業收入96800元,占總收入的8.1%;第二、三產業收入67500萬元,占總收入的56.4%;。農民人均純收入92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4人(占勞動力的4.3%)。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09戶,共鄉村人口907人,其中:男性475人,女性432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879人,勞動力總數56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900人,其他民族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69人,占人口總數的18.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186戶,總計796人,參合率91%;無人數享受低保。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龍新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2公里。該村沒有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人畜混居的農戶209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擁有教師 4人,在校學生106人,距離龍新最近的中學1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95人,其中:小學生數70人,中學生人數25人。
全村沒有文化活動室和圖書室等民眾文化活動場所,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極為貧乏。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1個黨支部,下設3黨小組,共有黨員總數27人,黨員總數中男性23人,女性4人;年齡在60歲以下的19人,60歲以上的8人。
該村委會由支書、副支書、副主任組成,下設大坡、大硝等 5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共有團員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1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5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888.00萬元,有固定資產3.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水庫淹沒後,耕地面積少,生活比較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644.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5年底,有31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