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歷
范瑾同志1919年9月出生於浙江紹興。1928年1月起,先後就讀於南京中央大學的實驗學校和理學院地質系,其間,接受革命思想。 1936年參加革命工作,是南京地下婦女救國聯合會成員。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四期五隊區隊長、救亡室主任、校本部秘書處秘書,八路軍總政治部前線記者團第一組團員,冀中導報編委會主任和社長,兼任新華社冀中分社社長,中共冀魯豫區黨委及中共北方局中原分局宣傳部宣傳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察冀財經辦事處主任秘書,晉察冀日報社編委、採訪通訊部主任,中共華北局辦公所秘書。1948年11月至1952年9月,歷任天津日報社編委、副總編輯、總編輯,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1952年9月至1966年任北京日報社社長,其間,1952年兼任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1955年任市委常委,1964年任北京市副市長。改革開放以後,歷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政協主席,中共北京市顧問委員會副主任。曾當選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曾任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全國婦聯第三屆委員會執委。
2009年1月4日17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主編生涯
1948年冬天,范瑾風塵僕僕應召來到天津附近勝芳鎮,參加籌辦即將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天津的市委機關報《天津日報》。當時,黨中央從《華北人民日報》、《冀中導報》、《冀熱遼民眾日報》和《新保定日報》抽調來一批同志,其中有王亢之、朱九思、范瑾、董東、邵紅葉等資深新聞工作者,帶領著一批剛剛從北平、天津等大城市學生運動戰線上撤下來的青年知識分子,齊集在勝芳鎮待命入城,緊張地學習城市政策,積極籌備《天津日報》的創刊出版。這些報社領導同志雖然從前多數在城市學習和工作過,但畢竟與大城市闊別多年了;他們雖然如今都有著在解放區農村辦報的豐富經驗,但天津是全國第一個解放的特大城市,在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新形勢下,怎樣發揚我黨辦報優良傳統,辦好解放後全國第一張大城市報紙?這是黨中央交付的重任,也是天津日報社全體人員面臨的新課題。范瑾1937年到延安參加革命,1938年19歲時就分配到了八路軍總政治部前線記者團從事新聞工作,以後長期戰鬥在解放區新聞戰線上,這樣一位年輕的資深新聞戰士,在參加創建《天津日報》工作中,與王亢之等老報人一起,殫精竭慮,為探索大城市辦報的路子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
為了辦好城市報紙,亢之、范瑾等領導同志從一開始就倡導抓緊時間學習,明確提出不論是解放區老新聞工作者,還是新參加工作的青年知識分子,都有一個嚴重的學習任務。要求大家學習黨的新聞理論,主要是學習毛主席《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和劉少奇同志《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學習黨的城市政策,結合學習有關馬列著作,主要學習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和《論糧食稅》。報社領導傳達並組織大家學習市委副書記、軍管會副主任黃敬同志關於入城工作的重要報告,使大家明確了入城後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團結其他人民民眾,貫徹執行黨的各項城市政策,齊心合力搞好城市接管,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支援全國的解放戰爭。通過學習,大家都深感責任重大,工作熱情十分高漲。不久,黃敬同志拿來了毛主席親自題寫的《天津日報》報頭,使大家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更加緊張地投入到《天津日報》創刊的準備工作。
范瑾、邵紅葉等同志派記者分頭到各準備接管單位軍代表處熟悉城市有關情況,范瑾同志常常親自主持匯報會,進行情況交流,她不僅詳細地記錄下匯報的內容,並且耐心地進行具體的、業務上的指導。她還和編輯同志一道,進行了創刊後的版面設計,反覆推敲如何使第一張黨報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天津讀者面前。負責通聯工作的同志到各單位發展通訊員,組成了多個通訊小組。 一切準備工作都已就緒,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6日恢復供電,17日《天津日報》就在全市創刊發行。創刊號在一版頭條發表了毛主席1月14日關於時局的聲明,還發表了代發刊詞《天津人民當前的任務》。文章結合天津解放的實際情況,闡述了黨的方針政策,提出了當前天津人民的五項基本任務。接著連續幾天刊登有關黨的政策的各種重要文獻。向全市人民宣傳了國內國際形勢和中國共產黨與人民政府的各項政策。
家庭成員
其祖父為許壽昌,其叔祖父為許壽裳,其舅舅是歷史學家范文瀾。
丈夫是曾出任建國後第一任天津市市長和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的黃敬(原名俞啟威),兩人育有三子:俞強聲、俞敏聲、俞正聲(十二屆全國政協主席),兩女:俞慧聲、俞慈聲。
人物評價
范瑾同志長期從事黨的宣傳工作,是黨的宣傳戰線上的優秀領導幹部。在北京市工作期間,她主要分管北京日報及宣傳工作,領導創辦了《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日報郊區版》等“三報一刊”,是北京日報報業集團的奠基人。“文化大革命”期間,范瑾同志遭受迫害,她堅決抵制林彪、“四人幫”的倒行逆施,共產主義信念毫不動搖,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與崇高品質。1975年平反後,她不顧體弱多病,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市委的指示精神,積極出謀劃策、參政議政,較好地發揮了參謀助手作用。在市人大常委會任職期間,她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為推進北京市的民主法制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92年退出領導崗位後,她堅決擁護黨中央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仍然關心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病重期間,她還念念不忘國家大事,體現了一名老共產黨員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范瑾同志始終不忘革命初衷,一生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革命和建設事業,是北京市的優秀領導幹部。范瑾同志的一生,是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努力奮鬥的一生,是為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勤奮工作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相關信息
逝世後領導人追悼
范瑾逝世後,江澤民、賈慶林、王剛、王岐山、劉淇、李源潮、俞正聲、李嵐清、何勇、馬凱、孟建柱和鄭天翔、曾培炎、何魯麗、賈春旺、胡啟立等前往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
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周永康、王樂泉、王兆國、劉雲山、劉延東、張高麗、張德江、徐才厚、李鵬、萬里、喬石、朱鎔基、李瑞環、宋平、劉華清、尉健行、曾慶紅、吳官正、羅乾、令計畫、王滬寧、嚴雋琪、林文漪、鄧朴方和呂正操、雷潔瓊等送花圈或通過各種形式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深切慰問。
前往八寶山送別的還有:沈躍躍、楊景宇、李志堅、劉京、劉勝玉、郭金龍、杜德印、陽安江、王安順和許孔讓、李其炎、王大明、陳廣文、程世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