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王莊

寧戚飯(販)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歌商歌。 齊桓公悟之,用以為相。 群臣說:戚,衛人,去齊地不遠,不若使人問之,用之未晚。

簡介

灃水鎮的范王莊,傳說古稱“販牛莊”,後改“范王莊”。該村中,舊有龍溪潭、獅子山及竹園,在喬氏的大門口,曾見有“獅子山竹林乍翠、龍溪潭綠柳才黃”的對聯。其村名,源於戰國時期寧戚販牛拜相的故事。
在《東周列國志》(馮夢龍、蔡元放編著)一書的第十八回,有“桓公舉火爵寧戚”一節,故事說:公元前680年(周釐[lí]王二年)春,齊桓公聯合陳、魏、曹等國舉兵討伐宋國,在途經峱(náo)山時(峱山,古屬臨淄縣,今在青州市城南),遇見一位能言善辯、名叫寧戚的販牛郎(系衛國人),經管仲推薦,被齊桓公封為大夫,用為大司田,主管農業生產,與管仲一起,共同輔佐齊桓公。因而有詩讚曰:“短褐單衣牧豎窮,不逢堯舜遇桓公;自從叩角歌聲歇,無復飛熊入夢中。”據舊《臨淄縣誌》記載:今臨淄區梧台鄉西河頭村西南,曾立有“寧戚販牛處”石碑。

傳說

傳說寧戚(一作“寧武”)任職後,除著有《相牛經》專著外,積極參預國政,他主張興齊必先奉周,攜帶貢品三見周王,憑藉周王之譽三霸諸侯,桓公甚感寧戚為國效力,將其晉封為“范王”。販牛莊人也引以自豪,遂以寧戚的官銜名村。
據民國9年(公元1920)《淄川縣誌》卷六記載:“寧戚,初欲於齊桓公,困窮無以自達,於是,將任車以商於齊,暮宿郭門外。桓公郊迎客,夜辟,任車爝(jué,火把)火甚盛,從者甚眾。寧戚飯(販)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歌商歌。桓公聞之,撫其仆之手曰:異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車載之。贛(貢)之衣冠而見說以為天下。桓公大悅,將任之。群臣曰:客,衛人也,衛去齊不遠,君不若使人問之,而故賢者也,用之未晚。桓公曰:不然,問之,患其有小惡也,以小惡而忘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士也。以為大夫。見《淮南子》,祀鄉賢。”

典故

據《淮南子》載:春秋齊桓公在位(公元前685——643)時,寧戚販牛,車下叩角高歌。齊桓公悟之,用以為相。寧戚擊牛角而歌,桓公舉以大政。戚為商旅,販牛至齊,適值齊桓公夜出,戚見燈火甚盛,而擊牛角吟商歌,桓公聞之曰異,收為大夫。群臣說:戚,衛人,去齊地不遠,不若使人問之,用之未晚。桓公說:不!問之是不相信也。以為大夫。
按:淮南子,寧戚,衛人。而舊(淄川)志及章丘志皆載之,且又祀於先賢,而邑中若叩角村、販牛莊,又皆因戚得名。今考:衛在齊之西南,相距僅數百里,淄(川)與章(丘)皆齊地,為往來必由之徑,意戚為販豎,時嘗寄棲於此,流寓既久,誼均土著,如舜之貿遷就時負夏,孟子真以為遷於負夏是也。戚相齊,勳業不多。概見惟此三詩,蒼涼悲壯,抱負不凡,讀之猶可想見其梗概雲。叩角村,今俗呼寇家莊;飯(販)牛莊,今呼為范王莊。
《水經注》云:“寧戚城,當在濟水之南,獺(tǎ)河之東。”《清史稿·地理志》云:“獺水,河出黌(hóng)山,逕昌國故城,會漫泗河,自左注之,乃德會水。”經考證:今章丘縣境內有古“寧戚城”遺蹟,位於“縣治東北12·5公里”。
據《淄川縣誌》所記載的“販牛歌”是:
南山矸(gān),白石爛,生不逢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骭(gàn),從昏牧(“牧”或作“販”)牛薄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滄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鯉魚長尺半,弊布單衣裁至骭,清朝(zhāo)牧(“販”)牛至夜半,黃犢上坂(bǎn)且休息,吾將舍汝相齊國。
出東門兮歷石班,上有松柏青且闌。粗布衣兮緼(yùn)縷,時不遇兮堯舜主,牛兮努力食細草,大臣在爾側,吾當與汝適楚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