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正文
范增⑴
中原秦鹿待新羈⑵,力戰紛紛此一時⑶。
有道弔民天即助⑷,不知何用牧羊兒⑸?
作品注釋
⑴范增:秦末楚國人(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事見《史記·項羽本紀》。
⑵秦鹿:喻秦王朝所喪失的政權。《漢書·蒯通傳》云:“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羈:本指馬籠頭。此指控制。
⑶力戰:拼力作戰。指爭奪政權。
⑷有道:得道。《孟子·公孫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弔民:安撫黎民。《孟子·梁惠王下》:“誅其君而吊其民。”
⑸牧羊兒:項梁、項羽義軍中所推尊的楚懷王羋心。楚亡於秦後,羋心流落民間,作牧羊兒。為了號召百姓,范增向項梁建議,“復立楚之後”。於是,項梁乃尊羋心為楚懷王,後更尊為義帝。終為項羽所殺。事在《史記·項羽本紀》。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1042年(慶曆二年)進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1069年(宋神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74年(熙寧七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1076年(熙寧九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