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大詞典(上)

內容介紹先後有百餘學人參與,歷經十數年艱辛勞動的《英漢大詞典》是197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中外語文詞典編寫出版規劃內規模最大的一種英漢雙語詞典,也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七五”(1986-1990)規劃的重點項目之一,全2卷,收詞20萬條,設附錄14種,共約2000萬字。 《英漢大詞典》以獨立研編(而不是譯編)為工作的指導方針,自建第一手資料語庫,博採英美百餘種英語詞典和其他工具書(詳見其主要參考書目)之所長,有選擇地利用前人的文化積累,體現了國內英語語庫建設和學術研究的成果和水平。 《英漢大詞典》順應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辭書編篡重客觀描述的大趨勢,在收詞、釋義、舉例、詞源說明等方面都側重客觀描述各種不同品類的英語以及英語在不同文體和語境中實際使用的狀況,並如實記錄詞義及詞形在源流動態中的遞嬗變化,儘量避免作孰優孰劣的評判和孰可孰不可的裁斷。

內容介紹

先後有百餘學人參與,歷經十數年艱辛勞動的《英漢大詞典》是197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中外語文詞典編寫出版規劃內規模最大的一種英漢雙語詞典,也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七五”(1986-1990)規劃的重點項目之一,全2卷,收詞20萬條,設附錄14種,共約2000萬字。
《英漢大詞典》以獨立研編(而不是譯編)為工作的指導方針,自建第一手資料語庫,博採英美百餘種英語詞典和其他工具書(詳見其主要參考書目)之所長,有選擇地利用前人的文化積累,體現了國內英語語庫建設和學術研究的成果和水平。
《英漢大詞典》順應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辭書編篡重客觀描述的大趨勢,在收詞、釋義、舉例、詞源說明等方面都側重客觀描述各種不同品類的英語以及英語在不同文體和語境中實際使用的狀況,並如實記錄詞義及詞形在源流動態中的遞嬗變化,儘量避免作孰優孰劣的評判和孰可孰不可的裁斷。
《英漢大詞典》除語詞條目外注意收錄人名、地名、組織機構名,注意收錄歷史事件、神話典故、宗教流派、文化群落、風俗模式、娛樂名目、技術門類、產品商標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科的專名術語,力圖容納儘可能多的百科信息,在確保各方面和多層次實用性的同時,努力提高內容的穩定性和趣味性,即不使人事和時勢的變遷影響詞典的有效生命周期,不讓陳腐的學究氣窒息讀者活潑潑的釋疑解惑的求知慾。
質而言之,我們瞄準的是學術性、實用性、知識性、穩定性、趣味性。
《英漢大詞典》由復旦大學、上海外國語學院、上海譯文出版社、上海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化工學院、同濟大學、上海教育學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單位派出學者,精誠協同,潛心編纂。我們深知外漢雙語辭書編纂乃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基本建設,從一個側面反映我國的文化實力,斷不容草率敷衍。我們也深知辭書編纂的客觀規律對任何人都是鐵一般的嚴正:12卷本的《牛津英語詞典》從設計到編成曾歷時70多個寒暑,即便到了電腦時代,這部恢宏巨著的補編竟也花去29年始得完’成,而由英、美、加拿大三國學者藉助電腦通力合作編成的《牛津英語詞典第2版》(共20卷)則是在第1版出齊之後過了漫長的61年才在1989年春問世;美國的韋氏大詞典自鼻祖NoahWebster於1828年編成第一版迄今,歷時一個半世紀有餘,僅得三版。這些先例表明,在大量占有並融合各種資料後進行的獨立研編,作業程式必然繁複,智力投人必大,周期必長,無法速成。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唯有兢兢業業,反覆琢磨,勤奮砥礪,錘鍊再三,長年埋頭於蠅頭小字,努力以學者的良知和心血換取歷久不衰的文化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