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鄉

英山鄉

英山鄉境位於縣城西北部,東經119°49′09″,北緯27°16′18″。東以龍溪與城郊鄉為界,西與福安上白石鎮、范坑鄉為鄰,南連楮坪鄉,北隔交溪與浙江省泰順縣仕陽鎮、龜伏鄉相望。東西寬約1.6公里,南北寬約4.5公里,總面積54.78平方公里。素有“雞鳴二省三縣曉”之稱。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英山鄉轄區有14個行政村(含56個自然村),86個村民小組。大部分分布在山溝里和山坡上,偏僻、分散,人口密度小,經濟貧困,村莊建設落後。1979年10月鄉人民政府由英山村遷到油麻厝自然村。至1990年,鄉駐地總建築面積0.86萬平方米,年末人均住房11.6平方米。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全鄉有1675戶,其中畲族36人。鄉駐地海拔760米,距縣城20公里。

行政區劃

[代碼]350926206:~201英山村 ~202王社村 ~203何家山村 ~204崗後坪村 ~205半嶺村 ~206李家山村 ~207鳳洋村 ~208田頭洋村 ~209官安村 ~210上宅村 ~211熊狀村 ~212嶺頭村 ~213樺嶺村 ~214石古蘭村

歷史沿革

英山曾名葉沙坑、英竇坑。民國23年(1934)霞鼎泰縣蘇維埃政府時期,境內曾建立田頭洋區蘇維埃政府,英竇坑和官安鄉蘇維埃政府,東坪、和尚洋(今鳳洋)、熊狀、石鼓嵐、李家山、富家山、何家山、岡後、油麻厝、樺嶺、上宅、鳳麒岡、半嶺等13個村蘇維埃政府。革命低潮時,樺嶺的大山下自然村曾是霞鼎泰中心縣委駐地。國民黨統治時,民國24~28年,設英竇坑鄉及其所轄的英竇坑保。民國32年,英竇坑保改為英山保,英山之名自此始。

1950年6月,縣人民政府廢除保甲制度,英山保改稱英山鄉。公社化後,為英山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撤銷公社恢復鄉鎮建制為英山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