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簡介
德·哈維蘭公司的DH98蚊式戰鬥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最成功的飛機之一。首先,“蚊”式是一架全木質的飛機;其次,蚊式是1939年到1945年間世界雙發軍用飛機中用途最廣泛的飛機,只有德國的JU-88能夠與之匹敵。蚊式是一種頗具特色的傑出機型,它有幾大奇特之處:一是採用全木結構,這在四十年代飛機中已很少見;二是改型多;三是生存性好,在整個戰爭期間,僅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軍團中的“蚊”式轟炸機就出動過39795架次,投下十多萬顆炸彈,其中僅有254架被擊落,戰損率只有千分之六點三,還不及一般轟炸機的三分之一,創造了皇家空軍轟炸機作戰生存率的最佳記錄。“蚊”式飛機是英國人的驕傲,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一代名機。
研發過程
德·哈維蘭公司以製造木質輕型飛機而著名,代表作為DH82虎蛾和DH91信天翁(Albatross)。1938年,德·哈維蘭公司建議英國空軍部發展一種快速轟炸機,速度達到超過戰鬥機,由此能夠不攜帶自衛武器。
保守的英國空軍部對當時主流的多炮塔轟炸機情有獨鍾,認為非武裝的轟炸機在戰場上的生存力很低,拒絕了德·哈維蘭公司的建議。但德·哈維蘭公司並未放棄計畫,自己出資將計畫向前推進。由工程師R·E·Bishop,R·M·Clarkson,C·T·Wilkins領導的設計班子按載彈454KG,航程2400KM,速度644KM/H的設計目標進行設計。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飛機的自重必須減輕。首先。飛機不再裝自衛武器的炮塔,機組人員從6人減到2人。其次,採用特殊的木質結構。
飛機發展史上輕金屬結構取代木結構或鋼管/木蒙皮混和結構的原因是輕金屬結構強度更強、重量更輕,新飛機采
用傳統木材結構顯然是達不到減重的目的的。德·哈維蘭公司的設計師決定採用一種少見的木質結構——“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
“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最早是由一個小飛機製造公司,LWF飛機公司,在1919年的LWFV飛機上採用。生產量很小的LWFV飛機僅有捷克空軍裝備。1922年美國諾斯若普公司在S-1雙翼機上也採用這種結構。先用混凝土製造一個21英尺長的模具,然後將雲杉木薄片塗上乾酪膠後交替放置,蓋上模具的蓋子。此時,再向中間的橡膠氣囊中充入壓縮空氣,待乾酪膠固化後即形成一片木結構,將左右兩片木結構對合,就成為木質膠合結構的機身。1922年8月,這種結構獲得美國專利。由於生產成本低廉,S-1飛機被稱為“窮人的雙翼機”。
“蚊”式在此結構基礎上再進行改進,將木質膠合結構中間的木料改為一種輕質木材——巴爾沙木(Balsa,和的泡桐
類似),木質結構重量進一步減少,強度有所增強。機翼:除了機翼中間有兩根金屬翼梁外,由上、下兩片整體模壓的上翼片和下翼片對合而成;機身:由左右兩半木質膠合結構對合成為筒形承力結構,在對合前先完成電線、控制拉線的敷設;副翼、尾翼:金屬或金屬架布蒙皮;冷卻器:安裝於發動機短艙和機身中間,進氣口開在機翼前緣;主起落架為雙柱結構,發動機安裝於鋼管支架上用橡膠支承座支承。
採用全木質結構是德·哈維蘭公司最具深謀遠慮的的決定,充分預見到戰時英國的鋁合金將出現匱乏,掌握飛機金屬結構製造技術的工人也將十分短缺,木質的飛機能夠由任何技術熟練的木匠進行生產,英國的鋼琴廠、櫥櫃廠、家具廠都能投入飛機的生產。
1940年3月1日,英國空軍因為戰爭爆發後需要高性能的飛機而和德·哈維蘭公司簽定了DH98轟炸機50架(含原型機)的契約(B1/40),並核准正式名稱為“蚊”式。敦刻爾克撤退後,因隨時面臨德軍的入侵而一度取消契約,1940年底由重新恢復執行契約。原型機試製過程中,正是不列顛之戰最緊張的時侯,德·哈維蘭公司的Hatfield工廠附近被德國飛機反覆轟炸,工作人員不得不經常躲避到防空洞中。即使這樣,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1940年11月25日,首架原型機(W4050)進行試飛。為了避免被地面防空火力和巡邏飛機的誤擊,飛機漆成顯眼的明黃色。
經過試飛,“蚊”式顯露出巨大的潛力,引起英國空軍的重視。“蚊”式自重、發動機功率、航程約為“噴火”的兩倍,但速度比“噴火”快32KM/H(1941.2的試飛中,曾經達到631KM/H的速度);升限達11000M;尤其是在載重能力上,“蚊”式大大超出原設計指標(在DZ594/G號上曾經進行攜帶4000磅CookieBomb炸彈的試驗,四倍於設計載彈量;在一次試驗中,由於工作人員的疏忽,給飛機裝上10000磅的壓艙物,飛機仍然安全起飛)。根據作戰任務的需要,“蚊”式在生產過程中一共有43種改型,其中26種曾經參加二戰的作戰行動。
型號家族
“蚊”式的改型按其用途有分類,大約有如下機型:照相偵察機、轟炸機、戰鬥轟炸機、夜間戰鬥機、轟炸引導機、魚雷轟炸機、獵潛機、晝間巡邏機、布雷機、教練機、特種運輸機等。
改型表
PR.I,1941年9月入役,非武裝照相偵查機。
F.II/NF.IINF.II,1942年5月入役,裝4*20mm+4*7.7mm機槍/炮,後期加裝AIMKIV/V“箭”雷達或Turbinlight探照燈,逐漸取代BristolBlenheim成為本土夜間戰鬥機主力,並為重型轟炸機夜間轟炸護航,共擊落敵機600餘架,擊落V-1飛彈近600枚。部分在拆除雷達後改為F.II型晝間戰鬥機,在馬爾他、西西里、北非戰場使用。總計製造466架。
T.III教練機。
B.IV,不裝自衛武器的轟炸機,機內彈艙攜帶4*500磅炸彈。1941.11裝備105中隊,1942.5.31首次參加對科隆的轟炸。少部分在改進機內彈艙後,可挾帶4000磅炸彈。
FB.VI,1943.2入役,在NF.II基礎上增加機翼強度,除在機身彈艙內攜帶1000磅炸彈外,機翼下還攜帶2*500磅炸彈,總載彈量達到2000磅。如不攜帶炸彈,可攜帶50/100加侖副油箱、水雷、深水炸彈、8*60磅火箭彈等。一些飛機還裝雷達裝置。該型的總產量達2584架,是“蚊”式中生產量最大的,是在敵占區執行轟炸、引導任務的主要機型。
B.VII,加拿大生產的B.IV型,僅在加拿大本土使用。
PR.VIIIB.IV,換裝Merlin61帶增壓器發動機改成的照相偵察機。
MK.IX,裝雙級增壓Merlin發動機,能攜帶4000磅炸彈,裝若干先進電子設備:Rebecca(瑞貝卡導航系統);Boozer;Oboe;MKVIH2S(地形轟炸雷達)。
NF.XII夜間戰鬥機,和NF.II相似。裝AIMKVIIICentrimetric雷達,由於雷達的天線為盤形,原機頭的機槍取消。
NF.XIII和NF.XII基本一致,但機翼採用FB.VI型機翼,可以和FB.VI一樣在機翼下攜帶若干裝備。
NF.XV,延長翼展的高空戰鬥機,裝增壓座艙,機體結構再次減重,裝AIMKVIII雷達,用4*7.7mm機槍取代20mm機炮,專門為對付德國Ju-86P高空襲擊機而製造。
MK.XVI分PR.XVI和B.XVI(偵察/轟炸)兩種型號,裝增壓發動機和增壓座艙,共生產1200架。戰爭後期用來攜帶4000磅炸彈,對德國本土目標進行騷擾性攻擊。
NF.XVII夜間戰鬥機,裝AIMKX或SCR720雷達,4*20mm機炮。
FB.XVIII多用途戰鬥機,FB.VI的改型,俗稱“tsetse”,在機腹裝一門57mmMolins6磅炮,備彈25發,僅保留2挺7.7mm機槍。原設計目的是一種反坦克機,因57mm炮不能有效的擊穿德軍坦克的裝甲,全部移交海岸警衛司令部,成為獵潛機。
NF.XIXNF.XIII改裝AI.VIII/X或SCR720雷達的改型。
B.XX,加拿大建造的B.IV。
FB.21---T.29,加拿大建造的裝仿Merlin的PackardV-1650發動機的若干改型,未全部投產。
NF.30夜間戰鬥機,裝AIMK.X雷達和電子干擾設備。
PR.32,延長機翼,裝Merlin113/114發動機的偵察機。
MK.33,海軍的艦載型,機翼可摺疊,四葉螺鏇槳,有著艦鉤,4*20mm機炮,魚雷,美國ASH雷達。
PR.34,裝增壓座艙,裝Merlin113/114發動機的戰略偵察機。
NF.36,戰後型戰鬥機,裝Merlin113/114發動機,AIMKX雷達。
TF.37,海軍魚雷轟炸機,和MK33類似,但裝AI/ASVMKXIII雷達。
NF.38,最終的出口夜間戰鬥機,裝AIMKIX雷達。
TT.39,靶標拖曳機。
FB.40,澳大利亞生產的MKVI.
PR.41,澳大利亞生產的PR.IX
T.43,澳大利亞生產的教練機
除了機身結構先進外,“蚊”式的優秀性能還來源於性能先進的Merlin12缸“V”形液冷發動機。各型裝配的發動機如下:
MK.II/III/IV/早期VIMerlin211230hp
FB.VI後期Merlin251635hp
MK.IXMerlin721680hp
MK.XVIMerlin72/73/771710hp
MK.30Merlin761710hp
MK.33Merlin251635hp
MK.34/35/36Merlin113/1141690hp
“蚊”式各型一共生產了7781架,包括加拿大生產的1034架和澳大利亞生產的212架,在戰爭期間交付的共6710架,生產一直持續到1950年,在一些國家一直服役到60年代中期。
投用戰史
1941年9月17日,PR.I型(W4055)對法國德占區的Bordeaux)波爾多和LaPallice進行首次偵察任務。
1942年5月30-31日,第105中隊的四架B.IV型參加對科隆的“千機轟炸”。之後,“蚊式”參加了幾乎每一次夜間轟炸行動。由於速度快,基本上可以避免德國截擊戰鬥機的截擊,通常做為轟炸機編隊的前導機。在飛臨目標上空後,用燃燒彈在目標區炸出火光,為後續重型轟炸機編隊指示目標。德國對“蚊”式恨之入骨,但是沒有能夠有效截擊“蚊”式的飛機,一直到He-219和Me-262的夜間戰鬥型服役後,情況才稍有改觀。為了截擊“蚊”式,德國還專門摹仿“蚊”式的結構,設計了全木結構的福克·沃爾夫Ta-154來對抗“蚊”式。德國人對木結構本身並不在行,Ta-154在試飛中結構多次出現破壞,加上生產膠水的工廠被盟軍炸毀,Ta-154未能批生
產。
影響最大的轟炸行動是1943年1月31日,當天上午戈林準備在柏林的閱兵式上講演。早上,第105中隊的“蚊”式從柏林上空編隊飛過,閱兵式不得不取消。改在下午進行的閱兵式又因為第139中隊的“蚊”式再次飛臨柏林上空而再次取消,準備再下午發表鼓勵性演說的戈培爾也被迫取消演講。這兩次轟炸雖然一枚炸彈都未投下,但卻使戈林、戈培爾夸下的“沒有任何敵機能在白天飛臨柏林上空的海口,變成了笑話。
“蚊”式高速、遠程的特點使它能夠勝任突破敵方空防,以超低空襲擊位於敵方縱深的點目標,所以在執行特殊 任務時有用武之地。著名的戰鬥有以下戰例:
1942年9月25日,“蚊”式長途奔襲,攻擊位於奧斯陸中心的德國蓋世太保司令部大樓,以燒毀大樓中的挪威抵抗運動的資料和檔案,避免抵抗運動遭到破壞。“蚊”式飛機成功地炸毀了大樓,臨近的街區未被破壞。
1944年1月,法國抵抗運動通知英國情報部門,在法國亞眠的監獄裡關押著100多個英國空軍的被俘飛行員。為營救這些飛行員,必須用飛機精確的在監獄的外牆上炸開若干缺口或大洞,同時摧毀德國看守的營房。2月18日晚10點55分,19架“蚊”式從英國機場起飛,在“颱風”飛機的護航下執行“Ericho”計畫。“蚊”式準確地在監獄的圍牆上炸開一個大缺口,並且炸毀了看守的營房。絕大多數飛行員在抵抗運動的接應下安全脫險。
其他類似戰例還有轟炸海牙的中央登記處、哥本哈根的ShellHouse等。
“蚊”式FB.XVIII多用途戰鬥機在裝備海岸警備司令部後被用來襲擊進入或離開法國德占區“U”艇基地的德國潛艇。在潛艇進出港口時都要在港口外的淺海區域保持水面航行狀態,此時的潛艇容易被飛機攻擊。為了保證潛艇
的安全,德國人為在此航行階段的潛艇組織嚴密的護航,使用的護航船隻為掃雷艇和一種鋼網水泥船殼的火力艇“Sperrbrecher”。“蚊”式憑藉機上的大口徑火炮、炸彈和大速度在這時發動攻擊。例如:1944年3月27日,6架FB.VI和2架FB.XVIII攻擊LaPallice港出發,由4艘M型掃雷艇、兩艘“Sperrbrecher”護航的U-960,和護航船隊發生激烈戰鬥,U-960被嚴重毀損,3艘掃雷艇被擊傷,兩架“蚊”式被擊傷,一架被擊落。據資料記載,一共有8艘U艇為“蚊”式擊沉,分別是U-976、U-821、U-998、U-804、U-843、U-1065、U-25、U-2359。
英國還利用“蚊”式的性能優點執行若干特殊任務:秘密往來於中立國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英國間,運送外交郵袋、信使、英國急需的滾珠軸承、特殊人員等。著名的物理學家玻爾在逃脫納粹追捕後就是被裝在“蚊”式的炸彈艙內送到英國的。在飛越挪威德國設防地區時飛機儘量飛得高,避免被敵機截擊,在北海上空再下降到低空。
性能數據
型號B.IV/NF.IIFB/MK.VI/B.XVI用途轟炸機/夜間戰鬥機/戰鬥轟炸機/轟炸機
乘員:2
發動機:2*1250hp
MerlinXXI2*1460hp
MerlinXXIII2*1250hp
MerlinXXI2*1680hp
Merlin72
翼展:M16.51
機長:M12.43;12.47;13.56
機高:M4.65
重量:KG5942 10152 6093/?6486/10115?/10433
最大速度:KM/H612595611656
升限:M9500 11000 11000?
航程:KM1960 2740 3033 2390
武器:907KG炸彈4*20mm,Hispano-Suiza,4*0.303,Browning4*20mm,Hispano-Suiza,4*0.303,Browning
907KG炸彈1814KG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