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品位
在長橋(LongBridge),英國汽車工業的百年教父MGRover仍然在延續他們不變的英國氣質。“買日本車,買的是工具;選擇德國車,選得是機器;而擁有英國車,擁有的是藝術”,這句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英國汽車品牌以一種超物質的精神存在於機械中。然而在這個最知道如何恪守傳統,如何在“凝止的文化中找出韻味”的貴族國家裡,守舊一方面造就了英國車無人能及的王者地位,另一方面也終於成為英國汽車工業衰落的最直接原因。
行業優勢
英國汽車的製造能力十分強大,從產品的製造範圍和所涉及的行業品牌規模便可見一斑。英國汽車的製造範圍涵蓋了包括轎車、商用車、公車、客車等多領域,目前英國擁有可進行批量生產的7家轎車製造商、8家商用車製造商、11家公車客車製造商、逾10家大型高檔車兼跑車製造商。根據英國汽車製造商與交易商協會的數據,2013年,英國共生產整車160萬輛,相當於每20秒鐘就有一輛新車下線,其中77%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英國的汽車製造水平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頂級製造商。全球20家頂級汽車零部件製造商中的19家,均在英國設有生產基地。而汽車品牌則有包括勞斯萊斯、賓利、捷豹路虎、福特、阿斯頓馬丁、麥克拉倫、賓士SLR、蓮花等在內的公司,都在英國設立了其一級生產基地。未來的三年內,英國政府還將投資500萬用於支持英國製造業,進一步提高英國製造業的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以實現汽車年產量在2017年達到200萬輛的目標。
在發動機技術和系統方面,英國汽車產業有著絕對領先的製造能力。作為全球汽車發動機研發和生產的中心,英國的動力總成設計始終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尤其在發動機設計方面優勢顯著。2013年,英國總共生產255萬台發動機,占整個歐洲發動機生產總量的30%,其中更有62%的發動機出口至100多個國家。發動機領域的生產技術和專業研究知識已經成為英國汽車行業的核心支撐技術之一,以寶馬、康明斯、福特、捷豹路虎等為代表的諸多世界汽車品牌均在英國設有主要的發動機研發或生產基地。大批世界領先的發動機製造商匯聚英國,並憑藉本土雄厚的技術實力,運用不同專業技術設計出了適用於各行各業的先進發動機。全球福特汽車的發動機中有150萬台在英國生產,占到福特總發動機生產量的三分之一。本田、豐田和尼桑汽車公司每年合計在英國生產超過60萬台發動機。
得天獨厚的技術科研資源
豐富的技術經驗和科研人員的儲備,為英國汽車領域的創新提供了有力保證。長久以來,英國汽車行業一直引導著高效和高水平的創新與發展。英國在一系列汽車技術領域具備的豐富專業知識,可將高潛力的理念構想轉化為創新的新型產品。英國平均每年花費近17億英鎊用於包括發動機製造與設計在內的多個前沿汽車技術研發。特別是在動力總成系統和傳動技術、燃料電池和蓄電池汽車、可持續發電及其供應等領域,英國始終站在汽車研究的前端。僅發動機系統方面,在過去三年中就已經有3600萬英鎊被投入於其學術研究中。良好的科研創新環境已經吸引了包括捷豹、福特、通用等眾多來自全球的汽車製造商在英設立其研發中心。英國諸多大學在科研方面的支持推動了汽車研究中心的設立,眾多獨立運營的汽車科研諮詢公司則為行業注入活力,共同促進著英國汽車領域的技術進步與創新。
多領域的市場機會
全球對英國製造的汽車和發動機的日益強勁需求搭建了一個強大的投資回報平台。英國的汽車產量仍然在繼續上升,並與大多歐洲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而根據英國汽車製造商與交易商協會的數據,作為世界第三大汽車銷售市場的英國,僅2013年其汽車總銷售額就達到600億英鎊。巨大的市場令英國已經成為海外投資商首屈一指的歐盟投資目的地國。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的報告表明,2012/13年,英國吸引了歐洲投資總量的三分之一,而僅在汽車行業,2012和2013年,英國已經吸引了超過100億英鎊的海外投資。對諸多海外投資者而言,英國更是進軍歐洲的門戶。對外資高度開放的市場政策讓英國自身已然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大市場。目前,英國汽車行業本土平台已全部出售給外國投資者。這種充分鼓勵競爭的政策與高度自由的市場,為英國在汽車領域吸引了諸多海外投資。
引領世界潮流的賽車運動
賽車行業是英國研發領域中最有說服力的範例。英國汽車產業對汽車性能的不斷創新和極致追求,吸引了大批一級方程式賽車車隊的青睞。11支一級方程式賽車(簡稱F1)車隊中,有8支車隊將其總部設在英國。英國擁有世界最大的賽車產業集群。目前,英國的賽車行業共有4500家企業,僅“賽車谷”,就擁有25000多名世界一流的工程師。超過15所英國大學設定有相關的賽車工程專業和課程,為英國賽車領域奠定了豐富的科研人員儲備。而對賽車行業研發投入的資金也遠超乎想像。據英國汽車工業委員會統計,在英國賽車行業的這4500家賽車運動工程公司,其30%的營業額會被用於研發。如飛鳥汽車公司(FlybirdAutomotive)曾為2009年的F1賽季研製出動能回收系統,考斯沃斯(Cosworth)公司專注高效能發動機的技術研發,並且擁有前沿工程、製造技術和全套的測試設施。作為英國汽車行業的一個關鍵領域,賽車運動每年為英國經濟創造50億的價值,並引領了許多後來套用在主流汽車製造的創新。如防鎖死剎車系統以及使用輕質材料和碳火技術等。
品牌汽車
從1904年,第一台英國轎車EdmundLewis駛出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考文垂汽車工廠,直到今天作為最後一家本土資本汽車企業羅孚的破產,一百年間大英帝國竟然失去自己的所有汽車企業,這看上去更像是一則令人深省的寓言。勞斯萊斯與其姐妹品牌賓利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轎車家族中的極品,被譽為“英王皇冠的明珠”。勞斯萊斯汽車公司創始人是勞斯和萊斯兩人。為了保持品牌的含金量,從成立那天起,勞斯萊斯公司一直堅持手工生產,只追求質量而不追求數量。直到今天,雖然採用了一條流水線,但其年產量仍然限定在2000輛左右,1907年,勞斯萊斯推出了噪音極低、行駛起來像幽靈一樣的高級轎車,後來被人們稱之為“銀色幽靈”。英國女王宣布:今後不再乘馬車,改坐“銀靈”轎車。自推出“銀靈”以來,勞斯萊斯成為各國元首、皇室、貴族必備的“座騎”。不少影星、歌星及百萬富翁來也想擁有勞斯萊斯轎車這種“世界上最好的轎車”,以此炫耀自己的闊氣,但是,勞斯萊斯轎車並不面向所有想擁有它的人。生產廠家對勞斯萊斯轎車購買者的身份及背景條件有嚴格的審查和要求。可以說,正是其不惜成本打造豪華車、限量生產及其對購買者的“選擇”,使勞斯萊斯身價倍增,最終成為全世界公認的貴族品牌。但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勞斯萊斯開始受其品牌定位所累,企業經營陷入了困境。公司從成立之日起,就抱定了為上流社會少數人服務的宗旨,這種“官老爺”式的經營方式嚇跑了不少購車人,即使是1990年勞斯萊斯汽車銷售最好的年份,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也不過只有3000多台。但1991年和1992年英美的經濟遇到困難,加上政府徵收奢侈稅,使勞斯萊斯汽車的銷量銳減,公司虧損1.1億英鎊。此後,公司一直在困境中掙扎。1998年3月,勞斯萊斯的母公司英國維克斯集團宣布以7億美元的價格,將勞斯萊斯汽車公司和賓利汽車公司出售給德國大眾公司。訊息傳來,德國人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英國人的反應更多的則是惋惜和無奈。但勞斯萊斯品牌的故事並沒有到此終結,寶馬公司是勞斯萊斯汽車發動機和其他配件的主要供應商,因此寶馬公司揚言,如果大眾公司贏得這筆交易,它將在12個月後中止供貨協定。此外為了最終占有勞斯萊斯品牌,寶馬公司與英國勞斯萊斯飛機發動機公司達成協定,以4000萬英鎊的代價將勞斯萊斯汽車的品牌和經營權買了過來,因此,勞斯萊斯經營權於2002年起,由大眾移交給寶馬。大眾汽車在這場品牌爭奪戰中花費了幾億美元,換來的卻是一個勞斯萊斯的短期“撫養權”,到2002年1月1日還要把勞斯萊斯的品牌還給寶馬公司。即將失去勞斯萊斯的大眾不得不作好部署,務求儘快將賓利品牌的聲譽儘快提升至勞斯萊斯的級數。2003年,勞斯萊斯在正式被寶馬接收後推出了新一代“幻影”。英國最頂級的姊妹豪華轎車品牌至此變成為兩家德國車廠角逐的武器。
汽車發展
從上世紀40年代末期開始,英國政府對本國汽車工業實施高關稅保護,遠遠獨立在歐共體之外。1952年開始的“分期付款賒銷政策”則讓英國汽車工業大束手腳,產能和研發能力停滯不前。1980年代開始實行的削減稅收拉動消費政策恰恰讓外來的日系和美系車商撈足了利潤,卻使其自有品牌陷入了虧損的泥潭。
面臨問題
由於其一直固守著傳統的手工製作、造型設計以及挑剔的選材等等,在汽車製造日益商業化、流水線化、電子化的今天,無論在生產成本、產量方面,還是在計畫的革新上,英國車終於再難以跟上主流市場的步伐,走向了必然的衰落。 此外,除了極端的“手工+奢華”保守路線外,對於英國汽車工業的衰敗,人們歸咎的另一個原因是英國政府“保姆式的”汽車工業政策。
新聞報導
2014年7月1日,英國駐華大使館商務處副參贊伍啟德(Chad Woodward)接受《汽車商業評論》採訪時認為,現階段是中國汽車企業投資英國的最佳時機。其實不止汽車業,其他行業在英國的商業布局早已展開。
今年4月,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獲批在倫敦新金融城特福德發展價值10億英鎊的綜合房地產項目。李氏投資英國的版圖至此已囊括地產、電訊、基建、能源、零售,而且在不斷擴張。
去年6月,王健林的萬達集團斥資10億英鎊購買英國遊艇公司聖汐和其在倫敦市中心建造的豪華酒店。今年1月萬達再次購入位於英國啤酒廠Ram Brew ery地塊,3月與松林影視製作公司簽署諮詢服務協定,未來有可能介入歐典電影院線的投標。
春江水暖鴨先知,首富們對經濟氣候變化的感知總是先人一步,去年12月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和今年6月國家總理李克強訪英將中英經貿關係推向了新的歷史階段。
兩次互訪分別簽署了17億英鎊和140億英鎊協定,促成人民幣與英鎊直接結算、在英設立人民幣業務清算銀行。
不僅對中國,英國在吸引海外投資方面已經成為歐洲領先國家。安永會計事務所發布的年度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英國海外投資項目落地數量799個,同比增幅14%,占全歐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這一比例達到英國過去10年來的最好水平,不僅成為對國際企業最具吸引力的歐洲國家,而且在諸多細分行業都取得了在歐洲的絕對領先地位。
德國大眾警告
世界最大汽車生產企業德國大眾日前警告稱,歐盟對汽車工業規定過多,企業用工缺乏靈活性,西歐汽車工業有可能在激烈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大眾有關負責人指出,政治和社會壓力不斷推動生產成本上升,消費者也不再堅持購買本地車。如果此種趨勢繼續下去,不僅是汽車工業,歐洲整個製造業都無法生存。各類規章及社會壓力下,企業生產效率下降、收益減少,在歐洲生產的積極性受挫,這於整個歐洲不利。大眾正進行削減在歐洲生產汽車的計畫,並將有可能關閉其下屬一家工廠;同時大眾稱其勞動力成本全世界最高,正要求德國工人無償延長勞動時間。歐洲汽車生產企業正試圖勸說歐委會更多地考慮有關安全和廢氣排放新規定給生產企業帶來的額外成本,據稱新規定將使每輛汽車的成本增加35-50%。歐洲各國為實現2010年前將歐洲建成最具競爭力地區的里斯本計畫一直在努力,但種種跡象顯示該計畫可能過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