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苗雨村(1913—1942) 曾用名苗培之。山東省棲霞市苗家溝人(曾屬於小莊公社)。
經歷
1938年在棲霞中學讀書時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帶領部分同學參加八路軍,開展抗日武裝鬥爭,後任山東縱隊五旅十五團政委。1942年在平度樓子莊戰鬥中犧牲。
苗雨村,又名苗培之,1913年出生,1934年從棲霞縣立中學考入青州鄉師就讀。苗雨村在校期間,各門功課成績優秀,尤其作文和繪畫在同學中出類拔萃。他在青州鄉師就讀期間,閱讀了《資本論》、《共(百度和諧)產黨宣言》等大量馬克思主義書籍,時刻關心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他以《不做亡國奴,堅決抵抗到底》為題,寫了一篇作文,深深打動了老師和同學,被老師張貼在學校壁報欄上,很快引起學校地下黨組織的注意,發展他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從此他積極參加各項抗日救國宣傳活動,成為“民先”的骨幹分子。1937年鄉師畢業後,他受組織安排,到威海中學任教員、教導主任,暗地裡進行抗日宣傳,發展“民先”組織。
1937年2月13日,經中(百度和諧)共北方局批准,中(百度和諧)共膠東臨時工委由煙臺遷到威海。1938年1月16日,苗雨村根據膠東特委指示,聚集100餘人於威海城裡,在理琪的組織與指揮下,成功舉行了威海起義,鏇即又發動了榮成埠柳學校武裝起義,兩支起義隊伍編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8大隊,苗雨村任政委,參加了2月13日克復牟平城和震動膠東的雷神廟戰鬥。同年秋,部隊整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不久,苗雨村正式加入中國共(百度和諧)產黨。他先後擔任61團1營3連政治指導員、八大隊政委、《軍人周報》主編等職。1939年5月苗雨村所在的61團1營與64團一營強攻駐棲霞古鎮都的1000多名敵兵,首戰告捷。5月26日苗雨村所在部隊增援攻打萊陽城的友軍,經過一夜鏖戰,驅敵出城,猛追窮寇,大部殲滅。1939年5月,五支隊改為五旅,苗雨村相繼擔任政治部副秘書長、秘書長,協助首長處理日常事務,並出謀劃策,成為首長的智囊之一,一度有“小諸葛’之稱.。1940年,苗雨村任5旅14團政治處主任、團副政委。該團在反投降期間指戰員情緒高漲,作戰勇猛,戰鬥力強,與苗雨村傑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此後2年多內,苗雨村所率之部,屢戰屢勝,擊斃之敵、繳械之武器,不可勝數。
在勝利捷報頻傳的同時,苗雨村智勇雙全、多才多藝(1939年苗雨村在5支隊政治部主編《軍人周報》,圖文並茂,曾有軍旅作家、畫師之稱)的名聲也很快在敵我雙區不脛而走:“苗雨村,賽孔明,指揮到哪裡,那裡勝。”
然而,這樣一位常勝儒將,卻在1942年8月20日拔除平度城西樓子莊據點的戰鬥中,被暗藏身邊的日本特務推下壕溝浮橋,壯烈犧牲。棲霞抗日民(百度和諧)主政(百度和諧)府決定,將苗家溝所在的大榆莊區,改稱雨村區。他的村莊也就順其自然地被人叫成苗雨村了。
在他的帶動下,家鄉許多親友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親弟弟苗培蘭是我國鐵道兵一名政委,也是鐵道兵第一個離休的幹部,2010年剛過完90大壽,現居住于山東泰安軍分區第四干休所。
若干歷史問題澄清:
1.苗雨村出生於1913年,其弟苗培蘭出生於1920年。此前有文獻說其出生於1920年是個差錯。起因是某次煙臺官方調查苗雨村烈士歷史時到泰安訪問了苗培蘭,將兩人的出生日期搞錯了。
2.苗雨村並未留學過日本。某記者採訪苗雨村的侄子苗再新(武警著名書畫家)時,苗再新提及大伯的一箱書畫作品在日軍掃蕩時被日軍從家中搶走並帶回日本(此為史實),記者誤記錄為苗雨村曾留學日本。
3.苗雨村結過婚,並有一子,但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