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介紹
名著《西遊記》是國人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一部神話小說,近年來以該小說為題材影視、動漫、遊戲作品大量湧現,成為高影響力文化符號。小說主角孫悟空的誕生地花果山(十洲祖脈、三島來龍)究竟在哪裡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課題,本人對此課題進行了研究,取得了成果並發表了學術論文《試析《西遊記》之花果山的真實地點》、《黃嶺、廉泉詳考》。經嚴密考證,按原著地理信息與特徵,可以明確大聖祖地花果山為廣東東莞大嶺山區。大嶺山亦是嶺南第一名山黃嶺,為宋代堪輿大師賴布衣南下尋找到的皇家龍脈之山。
海外華人群體的大聖崇拜也很濃烈,台灣有300萬以上的大聖信眾,數百座齊天大聖廟宇,美國休斯敦潮州會館內拜祭的是齊天大聖佛祖像,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澳門均有大聖廟宇及廣泛的華人信眾,每年都有很熱烈的拜祭活動,大聖祖地是一個非常好的統戰資源。
2014年8月,湖北隨州宣稱其為《西遊記》之發源地,桐柏山為花果山,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多家主流媒體紛紛轉載,可以看成是一次較成功的商業炒作。但是,學術考證依據嚴重不足,隨州與《西遊記》的聯繫幾乎不存在。
許多學者研究《西遊記》花果山的歸屬地從其作者吳承恩入手,實際上,吳承恩是魯迅與胡適的個人觀點,依據嚴重不足。民國以前各《西遊記》版本的作者信息有“羊城沖懷朱鼎臣編輯”、“ 華陽洞天主人校”及“楊致和”,楊致和的人物、身世暫無信息,從朱鼎臣(明嘉靖)曾撰寫《南海觀音菩薩出身修行傳》來看,羊城朱鼎臣為《西遊記》原作者的可能性非常大。
尋找大聖祖地花果山只能從原著之中去尋找線索。曾公開宣稱為孫大聖故里的城市有江蘇連雲港、福建順昌、山西婁煩、湖北隨州等二十多處。連雲港是毛澤東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提出來的觀點,後人在該市建有大型《西遊記》旅遊文化設施,連雲港與小說內容並不吻合,讓人感到驚奇的是,在南朝齊、梁時期,連雲港名為東莞郡。近些年有學者提出大聖祖地為福建順昌,主要依據是當地的大聖拜祭活動很廣泛,但是這一點遠不足以為憑。[3]
仔細閱讀小說,我們可以發現在小說的前三回給出了花果山的具體地理特徵與信息,加以研究即可在中國的版圖上找到花果山。
小說第一回,當猴王離開花果山去尋找老師學藝時,猴子們摘來了水果為他送行,水果里有龍眼、荔枝、林檎,這裡我們可以嗅到濃郁的嶺南氣息,原文:“鮮龍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紅;林檎碧實連枝獻”。
《西遊記》第一回對花果山的描述中有詩曰"勢鎮汪洋,威寧瑤海","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 、“百川匯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前幾句表明花果山附近既有海也有江,為江河出海口。最後一句,百川匯處表明花果山附近有大量的河道,珠江口有大量的河道,能與吻合,袁世凱在指派他人考證其與東莞人袁崇煥有親緣關係時曾提及袁崇煥的家鄉在擎天一柱附近。東莞的地理位置與這兩句詩吻合,這兩句詩句可以排除山西婁煩等所有內陸省份城市。
按照書中內容,花果山在東洋大海邊,為一座濱海的大山。第一回言:“東海之處聳崇巔”。在《西遊記》里,東海是東洋大海的簡稱,書內的文字表述是東洋大海,書內並同時出現了西洋大海、南洋大海並分別在各回中簡寫為西海、南海。如第三回“分開水路,逕入東洋海底。”第十四回“卻說那悟空別了師父,一筋斗雲,徑轉東洋大海。”,第二十六回“ 好猴王,急縱筋斗雲,別了五莊觀,徑上東洋大海。”,第二十七回“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第二十八回“卻說那大聖雖被唐僧逐趕,然猶思念,感嘆不已,早望見東洋大海那行者將身一縱,跳過了東洋大海,早至花果山。”。第一回“忽行至西洋大海”,“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第五十七回“好大聖,撥回筋斗,那消一個時辰,早至南洋大海”,“沙僧一駕雲離了東海,行經一晝夜,到了南海。”。而且各海是連通在一起的,第五十七回“水通西北海,浪合正東洋。四海相連同地脈,仙方洲島各仙宮。”;一般認為東海是現在華東對開海面,如果這樣的話,則西洋大海(西海)並不存在。學界定義青海湖為西洋大海(西海)是很荒謬的。翻閱古籍可以看到東洋大海是以雷州半島為分界線,半島以東洋面為東洋大海,以西為西洋大海;相關的古籍如《南海志》、《島夷志略》、《東西洋考》、《星槎勝覽》、《殊域周諮錄》等。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為東海魚珠,該景指的是珠江口上的一塊礁石,可看出東海指的是廣東省的海域。發現東海(東洋大海)指的是廣東省的海域是研究該課題的突破口與關鍵點。
研究孫悟空的行蹤可以看出花果山西北向過海數十公里外是陸地,有一天,猴王劃著名木筏西北向離島登岸去尋找老師學藝。第一回:“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贍部洲地界”。猴王使用竹篙,說明花果山小島與陸地之間的海是竹篙可見底的淺灘,古代的海平面比現在略高數米,東莞市內出土了大量貝殼,證明古時候的東莞地區是大面積的海洋淺灘,目前的東莞主城區在宋代仍有多處為澤國,後來,滄海桑田,海平面略為下降,淺灘變成了稻海蕉林。這一點,東莞的大嶺山是吻合的而福建順昌並不吻合,因此可以排除福建順昌。
小說的第三回里,孫悟空學成回島後,飛去東面200里外的城市裡取得大量兵器給山裡的猴子們。第三回:“四猴道:‘我們這山,向東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廂乃傲來國界。那國界中有一王位,滿城中軍民無數,必有金銀銅鐵等匠作。’”這一點說明花果山以東隔海200里外是大山,東莞大嶺山東面200里外是惠東山區一帶,與小說吻合,而毛澤東提出的連雲港則與這條不吻合。這一點可以完全排除包括江蘇連雲港在內的所有華東沿海地區。[4]
第二回中,孫悟空向北飛去一大山里剿滅混世魔王。原文是:“告上大王,那廝自稱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下”。東莞北面數十公里之外是南崑山與羅浮山,能與之吻合。
花果山內還必須有泉水與山洞,猴王帶著猴子們順著泉水到了水簾洞,按小說內容,水簾洞的特徵是洞口很小,僅容猴子們鑽進去,有一回沙和尚來花果山,甚至沒有找到水簾洞,而洞內很大很深,洞內流出的泉水遮蔽住了洞口,並於東海連通,同時洞口朝北(太上老君兩次赴水簾洞招安孫悟空,均面南而立)。大嶺山山內有大型的泉水,水資源非常豐富,大嶺山內一直傳說有一神秘山洞,洞中原來是個石林,石頭形態各異,姿態萬千,洞穴曲徑通幽,峰迴路轉,石林延綿20多公里。抗日戰爭期間,東江縱隊曾發現此山洞,林場職工也曾進入過洞中避雨歇息,後來卻再也未能找到它。《東莞縣誌》中亦有載,言大嶺山內有石洞,在石崖旁,洞口小,僅容一人進入,洞內深數里以上。這段文字與《西遊記》對水簾洞的描述吻合度極高。大嶺山有許多泉水湧出,可以看出這山的空心的。第一回:“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第三回:“四猴道:‘我們這鐵板橋下,水通東海龍宮界’”。筆者為尋找這個山洞付出了艱辛努力,多次組織探險隊進山尋找,最終,在大嶺山鎮大環村村委的大力支持下,經老年村民指認,在位於大嶺山北坡的大環村老虎岩水庫上方找到一個山洞的入口,洞口朝北,三十年前村民曾經進洞,並在裡面走了很遠的距離並在洞內聽見海上船的聲音,估計該洞與珠江口的龍穴島連通,但是由於洞口塌陷,探險隊進入山洞約十米後便無法前行,洞內有泉水流出,該山洞為水簾洞的可能性非常大。
走進大嶺山,我們還可以發現大嶺山山區各廟內供奉孫悟空。如大嶺山觀音寺、馬山廟、水濂山古廟均供奉有孫悟空像,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六日,成千上萬珠三角地區鄉民會帶了香火、貢品來這些寺廟前祭拜鬥戰勝佛誕,這在國內外各廟宇中是罕見的。
按《西遊記》,花果山所在之國為傲來國,傲來為鰲來之諧音,東莞有金鰲像與金鰲塔,珠江口古時亦稱為鰲洋。東莞市的民間故事傳說中,女媧在東莞石排鍊石82塊,用了其中的81塊去補天,還有一塊不知所蹤;還有珠江口龍穴島的龍王用定海神針在虎門降服大小兩隻老虎的傳說。
神話小說《鏡花緣》,取材於東莞附近的河源市萬綠湖,東莞望牛墩鎮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這些間接證明中國神話的起源地在廣東。
按《東莞縣誌》,黃嶺為嶺南第一名山,位於城南三十五里,如此,嶺南第一名山黃嶺(黃旗旗峰)當為今之大嶺山而非東城區一處小山包,這一點與《西遊記》開篇即表:“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相對應。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東莞大嶺山各項特徵與名著《西遊記》之花果山完全吻合,是明確無誤的大聖祖地、十洲祖脈、三島來龍,這一獨有的、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統戰資源值得我們去關注與開發。
花果山,滿山蒼松茂密,山花爛漫,氣侯涼爽,風景獨特。山頂原有建於唐代的清涼寺,毀於戰亂年代。遺址旁有一座用方石砌成的古廟,當地人稱“猴王廟”,門前有兩通刻有“東勝神洲地,悟空舊居址”的楹聯石柱。廟內有孫悟空的石雕像,石雕像背後有普提祖師的石壁線刻畫像。在崇山峻岭中,舊有 “水簾洞”,因植被和地下水遭到了破壞。原清涼寺院內掛有一口明弘治十一年鑄的大鐘,上面鑄有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清康熙三十九年《靜樂縣誌》載:“南鄉近龍和者有花果山,取春、夏間花果滿山為名。或者附之以‘水簾洞’,謂孫行者婁煩人。”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大思想家傅山先生所著的《傅山全書》中提到,在明代《靜樂縣誌》中記載:“孫行者,樓煩人。”專家考證,婁煩是《西遊記》故事的最早發源地。在花果山北坡挺立著數百株四季長青的“扭紋松”。
花果山生態旅遊景區是婁煩縣依託“大聖文化”,打造的以西遊記文化產業為主的綜合性主題公園。位於婁煩縣馬家莊鄉道人溝村,在大聖堂村以西,該景區是集山水自然景觀和傳奇人文景觀為一體。占地總面積5200多畝。景區建設內容包括:修復原有的水簾洞、悟空出世石、猴王廟、老君廟和清涼寺等文物古建築;新建南天門、御馬監、玉皇廟和龍和晚照觀景台等人文景觀。在景區建設的同時,我們更加注重生態建設,現已擴栽4000畝油松、垂柳、山桃、山杏等風景樹,種植1000畝桃、杏、梨、李子等乾鮮果林的“蟠桃園”供遊人前來自助採摘。景區的規劃設計,道路基礎、遊客接待中心已建成,該項目列入太原市旅遊局十二五時期重點建設項目。
民間傳說
在婁煩民間,流傳一個孫大廷的故事:數百年前的一個夜晚,星稀月明,在婁煩縣的花果山下有一個潘家莊村,一戶姓孫的人家還沒有休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正躺在炕上玩耍,母親正在油燈底下納鞋底。突然,孩子對母親說:“娘,我要長大!”話音剛落,只見他開始不停地往大長,眼看兒子在無止境地長高,母親急忙用鞋底在他肩上輕輕拍了一下,孩子不長了,這個男孩就是孫大廷。
孫大廷長到十幾歲時,總喜歡在房頂、樹杈、山腰寺廟等處睡覺。一天,他在村南的三關廟睡著了。等他醒來時,發現衣襟竟被廟裡的柱子壓住。他一急,一支胳膊抱住柱子向上提,竟把柱子拔了起來,把衣服從底下抽了出來。從此,便有了一身大力氣。
有了一身驚世駭俗的力氣後,孫大廷開始幫村里人做好事。潘家莊村口有一塊巨大的碾盤和一塊碾滾,相傳就是他當年一人挑進村子的。而且當年村民用的煤,很大部分都是他與煤場窯主打賭得到的。
有一年,朝廷舉行比武大賽,孫大廷被舉薦去考武狀元。當時正值奸臣當道,身懷絕技的他,因沒有打通官節,落榜了。落榜後的孫大廷,在花果占山為王,除了訓練了一批士兵外,還將山裡的猴子訓練成有素質的猴兵。因此人們稱孫大廷為猴王,官府得知後,派兵包圍了花果山進行招安,孫大廷將兵送給朝廷,自己便去了花果山清涼寺出家當了和尚,師傅賜法名為“悟空”,因其俗家姓孫所以大家都稱他為“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