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特色
該建築有兩部分組成,面對伯靈翁大殿的一方,是演出用的戲樓,面對大街的一面,是伯靈翁廟的山門。戲樓在結構上屬於九脊歇山頂、挑角單檐式建築。屋頂由三色琉璃瓦覆蓋,組成古樸大方的菱形圖案。屋檐下邊有22根攢斗拱和4個轉角鋪就。面闊四柱三間, 主間寬3.80米,東西次間寬2.05米, 進深皆為6.50米。面向大街的山門,門額上建有單檐三坡、挑角廈式門樓一座。它依附於戲樓屋檐之下,小巧別致,風格獨特。花戲樓內雕樑畫棟,粉壁彩屏,各種青石雕刻玲瓏剔透,精巧雅致。
花戲樓的建築風格,為研究明清建築藝術及其風格演變,提供了翔實的實物資料。花戲樓在中國建築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歷史
傳說,當初建戲樓,是窯主和窯民聯合捐的款,可戲樓一蓋好,黑心的窯主們就稱戲樓是他們所蓋,不準窯民們到窯神廟來看戲。窯民們很有骨氣,決定再蓋一座戲樓,和窯主們唱對台戲。窯民們提出“每天多挖一把泥,早日蓋起爭氣樓”。就這樣,窯民們齊心協力,很快就在戲樓的背面,蓋起了一座面向大街的戲樓。窯主們惟恐新戲樓壞了他們的風水,限定窯民建造的戲樓只能低於原戲樓,不準超過一分一厘。窯民們無奈,也只好把戲樓蓋得矮了一點。從此以後,每逢廟會,面向大街的小戲樓下,有成百上千的人來看戲,戲班子也越演越好。而窯神廟院裡看戲的人卻寥寥無幾,戲班子越唱越沒勁。窯主們縱然氣得暴跳如雷,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