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將雛圖

《花下將雛軸》是元代佚名畫家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

畫幅下面有一湖石橫臥其間,湖石兩側長有幾叢幽竹,枝葉伸展,匍伏於湖石上,湖石四周雜草遍地,以象徵出整片的草地,對整個畫面起到襯托作用。畫幅右側有湖石豎立其旁,湖石上大下小,向左傾斜,呈險勢狀。湖石造型奇特,玲瓏剔透。湖石後有一束翠竹橫出,又有幾株鮮花盛開的牡丹。枝頭上碩大的花朵,由綠葉襯托,更顯得艷麗秀美。花枝有的向畫面左側橫出,有一枝條伸展至畫幅左上部位,這是妙筆,將畫幅左上部位空白處填補,起到了充實和平衡整個畫面的作用。在湖石和牡丹枝蔭下,有雞一公、一母、七雛,立於湖石和盛開著的牡丹的草地上,左側公雞低首覓食,兩爪有力抓在地上,頭部肉冠及肉辦較大,短翼,腳健壯,跗跖及趾皆被鱗板,尾發達,體較大,羽色亦美,尾羽誇張地飄動著如海草一般;母雞蹲伏在地上,兩爪有力抓地,雙翅上翹,尾巴舒展開來呈扇形,彎頸低首,雙目下視;母雞背部立一雛,另一雛在翼下,二雛藏尾後,餘下三雛則在近處草地啄食,皆毛羽縷縷可見。

創作背景

元代文人畫的興起,花鳥、古木、竹石、梅、蘭等題材的繪畫,在繼承五代、兩宋花鳥畫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和明顯的變化;雖元代的花鳥畫,不及宋代昌盛,但卻有新的面貌。總的趨勢是變院體花鳥的工麗細密為清潤淡雅。墨筆花鳥的流行,是其突出的標誌,元代與前代不同的是一些著名的文人畫家也作花鳥畫,在他們的影響下,一些職業畫家也追隨文人畫家,作水墨花鳥畫。總體來看元代花鳥畫的氣格是寧靜、沉著和莊重的,既不變形又不放縱,體現了“法不逾矩”的特點-文人畫家中畫花鳥的名家,在元初期有錢選、趙孟俯、任仁發等,後期有邊魯、張中等,作品有設色、水墨兩種。元代諸多著名花鳥畫家為後世留下許多佳作,也有一些無名和佚名的花鳥畫家為後世留下了燴炙人口的佳作,此《畫花下將雛圖》就是元代佚名的花鳥畫中的佳構。

藝術鑑賞

這此畫主要景物集中於右側,但由於作者巧作安排,構圖變險峭為平穩,表現出文人畫特有的幽雅氣質。畫面呈豎長方形,上不留天,下不留地,景物布局較得宜。整個畫面色彩鮮麗,用筆規矩有餘,卻略嫌刻板了些。有專家認為,此畫不似元人之風,卻有明代浙派筆意,故當是明人所作。

歷史傳承

著錄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四冊,1695頁;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264頁;故宮書畫圖錄,第五冊,215-216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