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香火龍

芭蕉香火龍

芭蕉香火龍,是一種古老文化現象,源於古代壯族民間祭祀發展為民間節日慶典活動,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簡介

壯族芭蕉香火龍壯族芭蕉香火龍
“芭蕉香火龍”是一種古老文化現象,源於古代壯族民間祭祀發展為民間節日慶典活動,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據壯鄉老者傳說:上古時代,有一年邕江洪水泛濫,農田被淹,農作物顆粒無收,農民生活饑寒交迫,掙扎在水深火熱中,農民只有靠芭蕉樹充飢,才渡過難關挽救生命。在壯族人民心中龍是至高無上的形象,龍是人民心目中神奇威嚴的吉祥象徵,每逢節日慶典壯民都採用本土原生態芭蕉樹塑造龍,插上香火載歌載舞祭祀龍王。

民間傳說

芭蕉香火龍芭蕉香火龍
壯族“芭蕉香火龍”的發掘,源於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話說當年南海龍王太子巴龍尋江而上,隱龍身變人樣與民同樂,並把邕州境內的長塘鎮作為其修煉之處。於是近江傍山穿洞,往來優哉。有一年,長塘一帶天大旱,無奈龍仔修煉功夫未果,沒能喚雲播雨,但他對百姓無限同情,毅然用自身變化成食物救百姓。他化身芭蕉林,缺糧的百姓摘蕉葉,剝蕉稈,總算活了下來,但這樣一來,巴龍卻失去好多年的修煉之功。不久,天上玉皇大帝,要遍考各方龍子龍孫,巴龍因其為百姓解難而未能顯足真功。龍王怒巴龍不爭氣,考官責其修煉不力,巴龍不得已說出原委。但巴龍是行善,只是事先沒有報告,算是犯了天條。長塘方圓的百姓知道了為巴龍請願,集體以芭蕉葉為衣,起舞告天。也許是感動了玉帝,有一年的正月十八,長塘鎮上空雷鳴電閃,接著傾盆大雨,長塘灣流入一堆漂浮物,有人划船過去看,原來是幾顆芭蕉樹,再用竹竿翻開中間處,翻出一個木刻的笑佛,如此幾天都不被大水沖走,人們信以為神靈顯化,就把它立為土地神奉供,視為菩薩。逢年過節特別是農曆正月十八,就用芭蕉葉扎龍插香,在田間地頭舞芭蕉龍祈春福。這一傳統,一直傳承下來。

獲獎

2011年的“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舞龍大賽”,是一個以龍文化為主題的盛大賽事。來自全國各地的16支勁旅共48條龍,濟濟一堂,可謂是群龍薈萃,蔚為壯觀。而南寧選送參賽作品,卻是別開生面的壯族“芭蕉香火龍”,剛帶到賽場去的龍骨讓現場工作人員心裡直犯嘀咕;這兩條醜陋的龍也敢來全國舞龍大賽?向廣西隊投來異樣的目光。隊員們不露聲色,當給龍穿上片片芭蕉衣,兩條綠色龍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眾人眼前,無數的眼球就被吸引過來。再經舞動,全場驚嘆。廣西“芭蕉香火龍”真可謂活龍活現,評審和觀眾被震撼了,一致給予了好評。壯族“芭蕉香火龍”金榜題名,獲得了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舞龍大賽金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