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蝗

芋蝗

芋蝗隸屬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總科斑腿蝗科芋蝗屬,雌雄形態相似,體綠色或草綠色,具黑褐色眼後帶。前翅褐色,臀脈域綠色。芋蝗是危害蓮藕、芋類等水生蔬菜的一種重要害蟲,在我國分布很廣,各蓮區、芋區均有發生,日本、印度、緬甸、斯里蘭卡等地也均有分布。 芋蝗天敵較多,主要有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兩大類。

形態特徵

雄性:體小型,勻稱。頭小,短於前胸背板。頭頂細狹,向前突出,頂端圓形,眼間距較狹,其寬度相等於顏面隆起在觸角間的寬度。缺頭側窩。顏面側觀向後傾斜,顏面隆起側緣平行,中央具縱溝。觸角較粗短,到達或超過前胸背板的後緣,中段一節的長度為寬度的2.1倍。複眼卵形,其垂直直徑為橫徑的1.5~1.7倍,而為眼下溝長度的1.5倍。前胸背板圓柱形,後端稍擴大,具粗大而明顯的刻點;前緣較平直,後緣為圓弧形;中隆線不明顯,有時幾乎消失,缺側隆線;後橫溝幾位於背板的中部。前胸腹板突圓錐形,向後傾斜。中胸腹板側葉近方形,中隔的長度為最狹處的1.25倍;後胸腹板側葉在後端相連。前翅狹長,頂端圓形,超過後足股節頂端甚遠。後足股節勻稱,上側之中隆線光滑;上膝側片的頂端圓形,下膝側片頂端成銳刺狀。後足脛節頂端部分的邊緣呈片狀擴大,內緣具刺8~9個,近頂端2刺之間的距離大於其餘各刺間的距離,外緣具刺8~9個(包括外端刺)。肛上板中央縱溝較狹,頂端略擴大。尾須細長,圓錐形,較直,近頂端內側略擴大,頂端較尖,尾須的長度超過肛上板的頂端。下生殖板短錐形,頂端寬圓。陽具基背片錨狀突較長而直,橋部較寬。

雌性:與雄性同。後胸腹板側葉在後端略分開。產卵瓣之上瓣大於下瓣,外緣具尖細齒。下生殖板後緣中央呈三角形突出。

芋蝗 芋蝗

體色:體綠色或草綠色,具黑褐色眼後帶。前翅褐色,臀脈域綠色。後足股節黃綠 色。後足脛節青藍色,基部紅色。

生活史

芋蝗在湖北一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蓮田、芋田等枯枝枯荷隱蔽處越冬。越冬成蟲翌年3月底4月初開始活動,5月始見當年卵,6月中旬為產卵高峰期。6月見當年若蟲,7月上中旬為若蟲高峰期。成蟲於8月初初見,8月中旬後達高峰。全年以7~8月份發生最多、危害最烈。10月以後陸續進入越冬。

生活習性

芋蝗在湖北孝感主要為害蓮藕、芋類、水稻、玉米等,以成蟲和若蟲咬食葉片和嫩莖,形成缺刻。成蟲白天活動,但氣溫高於30℃時很少活動,早上露水未乾時也不活動。成蟲多在晚18:00~20:00交配,一生可多次交配。成蟲有趨光性、群集性,產卵有選擇性(有芋類時,很少到蓮藕上產卵),卵塊常產於蓮藕立葉柄及芋類葉鞘上,產卵孔圓形,孔口邊緣褐綠色,並有黃褐色液汁溢出。每早一生可產卵塊8~10個。若蟲孵化後爬到葉片上靜止片刻後開始取食,若蟲6齡,有群集為害習性。

主要天敵

芋蝗天敵較多,對芋蝗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常見的有下列2種:

捕食性天敵

已知的有20多種,其中薄翅蝗螂、擬寬腹蝗螂、鳥類、蛙類等為主。

寄生性天敵

主要有線蟲、寄生蠅、寄生蜂等,其中線蟲為優勢種,寄生率高達11.3%。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日本、印度、緬甸、斯里蘭卡;

國內分布:四川、浙江、福建、台灣、雲南、廣西、廣東、海南、江西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