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現代美國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說家,文學評論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是公認的科幻大師,與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並稱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同時還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其作品以中《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誌和兩項阿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是出生於俄羅斯的美國猶太人作家,是生物化學教授,門薩學會會員。他創作力豐沛,產量驚人,作品以科幻小說和科普叢書最為人稱道。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一生創作和編輯過的書籍超過500冊,據估計他至少寫過9000封的信函和明信片,著作類別除了哲學類以外,幾乎涵蓋整個“杜威十進制圖書分類法”。阿西莫夫是公認的科幻大師,與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並稱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同時還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阿西莫夫的作品中,以“基地系列”最為人稱道,其它的主要著作還有“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最後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歸一統,被譽為“科幻聖經”。阿西莫夫筆下產出不少短篇小說,其中《夜歸》《Nightfall》曾獲美國科幻作家協會(ScienceFictionWritersofAmerica)票選為1964年前的最佳短篇小說。他也寫推理小說和奇幻小說,以及大量的非文學類作品,並曾用筆名保羅·法蘭西(PaulFrench)為青少年撰寫科幻小說《幸運之星系列》。
阿西莫夫參與門薩學會多年,後來有點不甘願的被任選為副會長,他說這個學會的會員都“好逞能鬥智”,相較之下,他更樂意擔任美國人道協會(AmericanHumanistAssociation)的會長。小行星“5020Asimov”、《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誌和兩項阿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阿西莫夫治學有方,他的科普著作多以史學手法闡述科學概念,儘可能細數從頭,理性分析科學脈絡。提及某個科學家時,也會一併附上詳細的背景資料,諸如國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並以語源學和發音方式介紹科技名詞。這些特點在他的《科學指南》(GuidetoScience)、三大卷的《認識物理學》(UnderstandingPhysics)和《阿西莫夫的科學探索史綱》(Asimov'sChronologyofScienceandDiscovery)里處處可見。
生平
人生總覽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裔猶太人,他於1920年1月2日出生在俄國的彼得格勒,3歲時舉家遷往美國,5年後取得美國國籍。阿西莫夫的父親在紐約布魯克林區開有數家糖果連鎖店,阿西莫夫則一邊讀書一邊幫忙照料店鋪。阿西莫夫的父親保守刻板,對子女要求嚴格,禁止阿西莫夫看暴力色情之類的報刊書籍,於是阿西莫夫選擇了科幻小說,並從9歲開始痴迷。
在阿西莫夫18歲那年,他將自己的處女作《宇宙瓶塞鑽》投給著名科幻作家兼編輯坎貝爾主編的科幻雜誌,但是坎貝爾認為這篇作品“作為短篇太長,作為長篇則太短”,而且他“不喜歡慢騰騰的開頭,以及自殺的結局”。不過坎貝爾還是給了阿西莫夫以很大的鼓勵。結果在1939年3月,阿西莫夫終於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逃離灶神星》。
就在這同一年,阿西莫夫獲得了哥倫比亞學士學位,1941年他又獲得文學碩士。二戰中阿西莫夫曾入伍服役,戰後於1948年獲得博士學位,並進入大學教書。阿西莫夫一生寫有大量的科幻作品,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大系列:“基地”系列和“機器人”系列。
“基地”系列為讀者展示了一個浩瀚龐大的宇宙畫卷。它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未來,其時人類已遍布2500萬顆行星,人口達到1000萬億,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宇宙帝國。而這時一位數學家卻根據新科學“心理史學”推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帝國行將崩潰,人類社會將進入一個長達30000年的黑暗時期,所有的文明都將蕩然無存;但是如果按照他的方法,通過建立基地的方法,則可以將人類文明的火種保留下來,並將黑暗時期縮短為1000年……
“機器人”系列中的短篇作品主要收集在《我,機器人》(同名電影由威爾·史密斯主演,亦翻作《機械公敵》)和《其餘的機器人》等作品集當中,此外阿西莫夫有關機器人的科幻還有長篇推理偵探《鋼窟》及《裸日》等。阿西莫夫利用自己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定律”,為機器人建立了一套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從而演繹出一系列推理性和邏輯性極強的漂亮故事。
阿西莫夫從小喜歡讀書,他六歲時父親就在市立圖書館給他領了一張借書證,同時,也開始接收美國的正規教育。10歲起他就開始在父親的糖果店裡工作,養成了持續工作的習慣,這個習慣伴隨他度過了一生。此後,他還做過打字員、助教、副教授,從1958年開始,阿西莫夫成為專業作家。
除上述兩大系列之外,阿西莫夫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科幻作品,比如描寫某文明星球數千年才出現一次星空的《黃昏》,描寫“平行世界”中外星人的《眾神自己》,以及他唯一涉及時間旅行的《永恆的末日》,……可謂不勝枚舉,不一而足。
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阿西莫夫不僅創作科幻小說,同時也寫作科普作品,他的科普作品同樣讓人百讀不厭。正如阿西莫夫逝世後一位評論家所說:“他的作品愉悅了數百萬人,同時改變了他們對世界的看法。”由於他對科幻的卓越貢獻,科幻界公認他為科幻三巨頭之一(另外兩位是阿瑟·克拉克和羅伯特·海因萊因)。
學術立場
阿西莫夫是人道主義和理性主義者。他不反對虔誠的宗教信仰,但是曾經多次斥責迷信和偽科學可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後果。在他幼年時期,父母奉行東正教猶太傳統,不過比起在彼得羅維奇來得寬鬆,教條沒有強壓在阿西莫夫身上。也由於他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受到太多的宗教影響,長大後他認為聖經描繪的故事是希伯來神話,就如同伊利亞特是希臘神話一樣。阿西莫夫多年號稱無神論者,不過他自覺名不副實,解釋他只是不相信的比相信的多,之後他發現用“人道主義”來形容自己更為恰當。
在他最後的自傳里,阿西莫夫說,“如果我不是無神論者,我會相信上帝寧可拯救生民百姓,而非當隻字詞組中的典範。與其眷顧在電視上言必稱上帝卻口是心非的傳教士,他會更喜愛坦誠直率的無神論者”。同一本自傳里也說地獄是“胡說八道的虐待狂“亂跟慈悲的上帝攀關係。人類政府既然樂於減刑,阿西莫夫納悶,何不先從另一世的刑罰開始減起。他否定人類的信念或行為,會導致無盡的懲罰。如果有另一世的存在,他主張,最恆久嚴酷的懲罰將保留給那些”詆毀上帝,捏造地獄“的人。在他的《TreasuryofHumor》和《AsimovLaughsAgain》作品裡,有不少笑話跟宗教有關,諸如猶太基督上帝、撒但、伊甸園和一些宗教話題,他表示一個笑話講得好,能有刺激理性討論的功用。
阿西莫夫在羅斯福新政期間成為美國民主黨的鐵桿支持者,從此成為政治自由主義者。1960年代,他挺身發言反對越戰,1970年代初期,他在電視訪談里公開支持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治·麥戈文(GeorgeMcGovern,他的對手是總統寶座衛冕者尼克森)。1960年代末期,政治自由主義激進派不理性的運動路線,讓他感到難過。在自傳《InJoyStillFelt》中,他回憶起跟反文化人士艾比·霍夫曼(AbbieHoffman)的會面,對於這位1960年代反文化的情緒波動特別印象深刻。他認為到最後,他們將擱淺在”精神的無人之地“,為眾人遺棄。(這項看法啟發自杭特·湯普森著名的旅程《FearandLoathinginLasVegas》)
阿西莫夫使用核能的主張,在三哩島核電廠災變後,損及與某些自由主義同志的情誼。一封轉載在《Yours,IsaacAsimov》的信里,他解釋,儘管比起與核子反應爐為鄰,自己更喜歡居住在”沒有危險的安全之地“,但是與其住在貧民窟,他寧可有核能發電廠作伴。看是要選擇愛河(LoveCanal,早年美國一個墊基於廢棄物棄置場上所發展的小區,造成居民健康上的嚴重問題,現已被迫撤離)還是要”美國聯合碳化物植物生產的異氰酸甲酯“。
阿西莫夫多次呼籲進行人口控制,他的觀點是從托馬斯·馬爾薩斯到保羅·艾瑞希(PaulR.Ehrlich)一脈相承。阿西莫夫表示自己男女平等的主張,早於婦女解放運動,他開玩笑的說,他希望女性解放是”因為我討厭被她們收錢“。他認真爭論過婦女權跟人口控制有密切的關聯。除此之外,他認為同性戀在人口中必須賦予”道德上的合法性“,應視同成年人無生殖結果的性活動。
作品特色
阿西莫夫以真確的物質科學及人文現象演繹出他的科幻世界,又雜進偵探與推理的小說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節生動,扣人心弦,讓人不忍釋卷。
阿西莫夫許多的小說,都有著濃厚的溫和專制主義。他的第一篇機器人短篇小說〈小機〉(Robbie)談的是一個機器人褓姆。在〈蘭尼〉(Lenny)的故事裡,談到機器人心理學家蘇珊·凱文(SusanCalvin)對一個只有三歲智慧型的正子腦機器人產生母愛。慢慢的,機器人越來越老於世故,它們的介入也變得廣泛而微妙。在〈證據〉(Evidence)里,機器人偽裝成人類,成功贏得選舉。〈可避免的衝突〉(TheEvitableConflict)中,機器人在幕後以人道主義,扮演起全人類的褓姆。
其後,在《曙光中的機器人》和《機器人與帝國》中,機器人發展出“機器人第零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整體,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整體受到傷害。”他使得機器人的存在對人類的自由主權造成壓迫,因此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讓機器人分階段逐步撤出人類的世界。無巧不成書,同樣的問題與解決方案,也在一本非機器人系列的時間旅行小說《永恆的終結》(TheEndofEternity)里出現。“第零法則”的重要性在於地位凌駕其它三大法則,如若有個機器人為保護人類整體(維護第零法則),必須殺害一個人或一群人(牴觸第一法則),機器人的正子程式為了人類整體著想就會同意謀殺罪行。
在“基地系列”中(起初並沒有機器人),一位科學家執行了一項半機密的計畫,用千年的時間建立起新的銀河帝國。故事裡有一個精神守護者,稱作《第二基地》,負責保護計畫順利完成。阿西莫夫在1950年代中場休息時,第二基地還是人類保護者,1980年代他重拾科幻筆桿,就把溫和專制主義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蓋婭行星(Gaia)在《基地邊緣》登場,顯然是基於蓋亞假說。蓋婭行星所有動植物跟礦石,都分享著一個整體意識,構成一個超級心靈,合力為大我奉獻。在《基地與地球》里,主角開始搜尋地球,想找出他在《基地邊緣》選擇蓋婭星系的原因。阿西莫夫企圖藉由蓋婭行星,探索集體意識的可能性。在《復仇女神》(Nemesis)里他更進一步,讓艾利斯羅行星上的原核生物擁有自我意識,並且試圖與人類交流。
阿西莫夫從《基地與地球》開始,將機器人帶進“基地系列”,他在最後兩部小說《基地前奏》和《基地締造者》巨細靡遺探討了它們的行為。機器人被描寫成暗地裡為人類福址努力的行動者。
另一個常見的特色,大概就是溫和專制主義的相反面,社會壓迫。在《星空暗流》中有顆生長特殊植物纖維的行星,行星上的農工都被鄰近行星的貴族們所剝削。《繁星若塵》里的英雄則協助一顆行星對抗傲慢自大的行星帝國太暴人。
通常受壓迫的對象不是地球人(對抗其它行星的殖民者)就是機器人。《雙百人》(TheBicentennialMan)里機器人力抗偏見想變成人類。在《鋼穴》里,地球人怨恨富有的“外世界人”和他們對待機器人(由外世界人所組裝)的態度,認為他們有如指鹿為馬,把機器人當“小男孩”看待。《蒼穹微石》里也有類似的情形,銀河帝國統治地球,戲稱地球人為“地球仔”,而地球則成了一個神權獨裁世界,強迫每個人只能活到60歲就得接受安樂死,書中主角貝爾·艾伐丹是上流階層的銀河考古學家,力圖克服自己的偏見。而另一位主角是62歲的約瑟夫·史瓦茲,來自20世紀,從受迫害的歐洲逃難到美國(他可能是猶太人]吧),意外被傳送到艾伐丹的時代。他必須決定是否要幫助這個想要他命的弱勢社會。
阿西莫夫的作品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理性邏輯。他在小說《鋼穴》和《Asimov'sMysteries》里,發明了科幻推理風格,他通常都會遵守“公平遊戲”的遊戲規則,先在故事中詳盡介紹所有跟答案有關的科學或技術。後來他也寫非科幻類的推理小說,包括《MurderattheABA》和《TheBlackWidowers》和《UnionClub》短篇選集,公平公開,從不造次。在他的小說里,重要事件通常都是辯論戲,比較理性、人道(或具說服力)的一方就是贏家。
獲獎記錄·
1957年 艾迪生基金獎,《BuildingBlocksoftheUniverse》
·1960年 美國心臟協會的布雷克利斯獎,《TheLivingRiver》
·1962年 波士頓大學的出版價值獎
·1963年 雨果特別獎,〈Addingsciencetosciencefiction〉,刊登在《奇幻與科幻小說雜誌》的專欄評論
《作品100》書影
·1965年 美國化學公會的葛蘭帝獎
·1966年 雨果獎,歷年最佳系列小說,“基地系列”
·1967年 西屋科學著作獎
·1973年 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諸神自身》(TheGodsThemselves)
·1973年 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諸神自身》
·1977年 雨果獎,最佳中篇小說,〈雙百人〉
·1977年 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雙百人〉
·1981年 小行星“5020Asimov”取自其名
·1983年 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基地邊緣》
·1987年 星雲大師獎,此乃終身成就獎
·1992年 雨果獎,最佳中篇小說,〈Gold〉
·1995年 雨果獎,最佳非小說類,《I.Asimov:AMemoir》
·1997年 死後入祀“科幻與奇幻名人堂”(ScienceFictionandFantasyHallofFame)
·榮獲多間大學共14項榮譽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