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
2011年春天,鄭州艾瑞德國際學校在中原大地應運而生,自然生長教育根植其中。遵循“走自然生長教育之路,辦有溫度有故事學校”“的核心辦學理念,以“啟蒙,博學”為校訓,以“乾淨、有序、讀書”為校風,專家治校,名師執教,每一個孩子都是珍貴的存在,每一個生命都是美麗的不同。
艾瑞德用花的念想來培土,用孩子的念想來教書。讓孩子被溫柔以待,讓教育被慈善以懷。老師是溫暖的符號,學校是溫暖的田園,教育是溫暖的等待。面向未來構建六大課程體系,是中國兒童自然生長棲息地,讓孩子看見詩和遠方的地方。
六年來,辦學成績顯著,蜚聲中原大地,先後被評為河南省河南省優秀民辦學校、鄭州市名優民辦學校、2014年、2015年、2016年鄭州市中國小民辦單位、河南省最具辦學特色十大教育品牌、鄭州市民辦中國小示範學校、國家中國小足球特色實驗學校、全國軟式壘球實驗學校、全國紅領巾小記者輔導計畫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
艾瑞德,不僅僅是一所學校,還是一個個故事發生的地方,是一個個生命綻放的地方,是一處處人生劇本譜寫的地方,是中國學校中“教育約會自然”的兒童自然生長的棲息地。
課堂教學
艾瑞德國際學校對“自然生長課堂”做了深度探索,以原生態的課堂為對象,多角度、多層面的把脈評價,形成適合孩子發展的課堂生態和課堂文化。遵循並踐行“自然生長課堂五要素”:基於關係的相遇和對話,基於合作的互動和體驗,基於自主的探索和發現,基於理解的分享和表達,基於發展的激勵和評價。此外,各學科間的連結,加強老師們學科整合的能力,大膽試水主題課程的整合與研發。學校以以“走自然是生長教育之路,辦有溫度有故事學校”為指南針,以科研浸泡課題為助推器,以專業成長個性發展為增長點,全員化、多方位、漸進式呈現以“離開教師,仍會學習;離開學校,仍愛學習;走向社會,終身學習”為目標,為全面實現“中國兒童自然生長棲息地,讓孩子看見詩和遠方”發展願景奠基蓄能。
課程體系:
在艾瑞德,豐富多彩的課程是孩子成長的跑道。
學校不斷完善田園課程、拓展課程、研學課程、主題課程、故事課程、國際課程六大課程體系。
300畝的艾瑞德教育生態農場,精心打造有體系、可操作,結合動手與學習為一體的體驗課程——“田園課程”,引發了城市孩子農耕種植課的先河,將學校教育、田園課程、生活實踐結合,豐富孩子童年生活,留下美好回憶。實現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春夏秋冬、桃紅柳綠的場景,讓孩子們親近自然、親自動手、親身體驗、親子互動。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研學旅行課程主體化、系列化,全面勾勒了一到六年級的旅行半徑,讓孩子生活在期待之中,行走在天地間。一年級田園農場釋放生命靈性、二年級少年尋夢、三年級鄭州城市主題發現、四年級中原文化尋根問道、五年級華夏大地探源漫遊、六年級走出國門開拓視野,學生“以天地為課堂,引文化入胸膛”,用成長的足跡,書寫行走的故事。
主題課程結合國小低段特點,打破學科界限,根據孩子好奇心和想像力,設計不同主題,培養具有“愛+創造力”的未來公民。如三年級師生自發組織的“讓城市在愛中醒來”主題課程,凌晨3:30從學校出發,200多名師生一起探索這個城市的甦醒脈搏,感受和體驗不同行業和崗位在天亮之前的默默付出,帶來城市清晨的溫度和故事。
融科學人文類、文化藝術類、體育健身類、社會生活類為一體的56門拓展課程,走班自由學習,讓孩子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國際課程通過國外友好學校交換生、國際項目、國際賽事等為孩子們搭建更多的平台接觸到國外的課程體系,並獲得國際課程認證,同時也讓學生們在課程的體驗中感知文化的差異。
在每周一國旗下“聽校長講那美好的故事”的故事課程的帶動下,老師講學生故事、學生講老師故事、家長講學校故事的故事課程在學校生動活潑的開展著,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喚醒自己,最終成就自己,讓學生享受更適合的教育,有更多的時間在更寬闊的空間裡自由呼吸,自主成長。
師資力量
1. 專家治校
李建華,艾瑞德國際學校校長。教育碩士,中學高級教師,全國知名校長,江蘇省物型課程首批教育專家,南京市德育專家。既有公辦學校嚴謹科學的管理經驗,又有民辦學校自由開放的辦學積累,他始終堅守“兒童立場,人在中央”,2013年,率先提出並踐行“做有故事的教育,辦有溫度的學校”的教育理念,在全國引起關注,他走進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受邀在北京、浙江、江蘇、廣州、海南等地做辦學經驗交流百餘場,曾在南京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曉莊學院做講座報告,被譽為“有情懷的校長”。近年來,他還先後在《人民教育》《中國德育》《中國小管理》《中國教育報》《教師月刊》《江蘇教育》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40萬字,出版專著《教育的溫度》。
2. 名師引導
包祥,艾瑞德教育集團總督學。曾經擔任省級重點中學校長和民辦學校校長達20年之久,是全國優秀校長,中國西部地區教育顧問,中國教育家大會副理事長,世界學堂聯盟秘書長。著有《教育原來如此美好》、《童年是屬於大自然的》《自然生長教育——包祥講家教八部曲》、《美的邂逅》等著作。主張“每個孩子都是珍貴的存在——教育應是自然生長”。
3. 優秀教師執教
艾瑞德始終秉持自然生長教育理念,吸引了一大批從全國各地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創新意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嚴謹的帶班風格、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教師組成,學校所有教師全部具有教師任職資格,且95%以上是本科或研究生學歷。學校有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省市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以教育的理想實現理想的教育。
德育活動
艾瑞德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圍繞“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不忘“育人”這一初心,在學生人生成長的“灌漿期”給予正確的思想引導和價值。
學校在辦學實踐中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始終堅持“兒童立場,人在中央”,將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當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嚴格落實德育課程,圍繞課程目標,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最佳化教學方法,發展學生道德認知,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充分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德育資源,將德育容有機融入到各門課程教學中,因地制宜開發學校特色德育課程。
始終堅持德育課程化、教育生活化,用愛+創造力來培養未來的人。堅持用花的念想來培土,用孩子的念想來教書,讓孩子被溫柔以待,讓教育被慈善以懷。著重培養學生養成一生收益的吃飯、睡覺、穿衣、孝順、乾淨、有序、說話、走路的八大好習慣和獨立、勇敢、自約、風度、包容、幽默、合作、忠誠的八大品質,在國小階段幫助和引導學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學校利用“國旗下聽校長講那美好的故事”、“瑞德少年”獎章評比、“學生校長助理”自主管理、“校長8:30電話”家校溝通、“傳統節日紀念感恩”等活動將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當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讓學生深度參與學校管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
學校每單周一次的“故事分享會”、每雙周一次的“故事分享會”,立足“故事”和“溫度”的視角,踐行“做有故事的教育,辦有溫度的學校”的教育理念,通過一個又一個帶著愛與關懷的舉措,給孩子“設期待、給機會、善評價”,給老師“出點子、搭梯子、找位子”,讓學校辦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讓孩子們有了存在感、價值感、歸屬感,讓教師們有了幸福感、認同感、成就感。
而和諧家校關係也是艾瑞德辦學的重要支撐,自辦學以來,通過家長開放周、父母智慧課堂、家長講堂、家長志願者等一系列活動,讓家長們為學校的發展建設獻言獻策,從而吸納了一大批鐵粉家長。
學校的校風是“乾淨有序讀書”,而讀書已經成為艾瑞德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時尚。董事會每月劃撥專項資金為300多名教職工購書送書,且每個月都會組織教職員工同讀一本書,將讀書分享會寫進了校歷。使艾瑞德成為一個讀書的校長領著一群讀書的老師帶領孩子們在讀書。艾瑞德老師們自己再累也要讀書,工作再忙也要談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學校還成立教師成長基金,大力鼓勵和推薦老師外出學校深造,並引進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定期培訓講座,為老師專業發展助力。
艾瑞德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綠色多元評價體系,以學分制為抓手採取多元機制,給學生“搭台子、建梯子、樹牌子、立尺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是珍貴的存在,讓每一個生命都是美麗的不同。從而實現課程育人、活動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的聯動與融合,讓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加深入人心、真正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