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祺

艾思祺,原名艾曉霖,生於上海,香港浸會大學畢業,先後在大同中學和信義中學擔任數學教師。

艾思祺(Seegee aye)原名艾曉霖,上海出生,文革前去香港與父母團聚前就讀於上海海運學院。 1967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土木工程系,先後在大同中學和信義中學擔任數學教師。1971年開始留學加拿大,先後在蒙特婁Sir George Williams 大學和Concordia大學取得數學學士碩士學位和藝術學士學位(主修電影輔修音樂)並長期在當地的Dawson College 和Champlain College任教數學。
艾思祺或許是一位非常幸運的中國人,因為在十年動亂中他不但沒有中斷接受完整的教育而且還出洋留學,除了學到數學本行專業還接觸到孔孟之道老莊哲學等中國古代思想,並一直浸泡在西洋古典音樂等藝術氣氛之中,長期接受到中西文化的薰陶。本世紀初,他在加拿大提早退休回來中國教書。開始在江西東華理工大學任英語教師,後來先後在無錫南京等地至現在廣州華南師大的劍橋大學預科課程任教數學。
儘管對艾思祺來說數學是他本行,他大部分時間卻花在音樂和電影活動上。1982年他從Concordia 電影系畢業後一直參與各種電影活動如參與香港影片《秦俑》製作;與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主席羅西克先生合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也是北美第一次中國電影節),每年接待來加拿大參加‘蒙特婁世界電影節’的中國電影代表團,二次訪問中央新聞電影紀錄片廠並極力推崇現代紀錄片的理念(後來這種理念的推廣或許在司徒兆敦教授的身上產生了效果),八十年代中後期艾思祺每年攜帶大量錄像資料給中國電影界人士參考,。。。。這些資料包括音樂,電視,歌劇,舞蹈,美術等等方面(當時是上海文化局,電影局,廣播局的一件大事)。
從本世紀開始在中國教書期間,艾思祺用“即興曲”和“成於樂”的網名在新浪UC音樂房間裡(古典印象,名曲賞析古典和歌劇Salon等)經常做系列講座,長期來一直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歡迎。
艾思祺出生上海所以對上海很自然有種特別感情。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就在幹部中極力推廣他的“開發浦東為新上海理論”;九十年代初曾在上海《解放日報》上發表“改革上海公車”的具體建議並得到當時領導的重視,不少建議(如取消月票,取消車上售票員,前上後下,空調車,。。。)一一採用並在全國各地逐漸推廣開來;八十年代後期艾思祺曾向當時上海廣播局長鄒凡陽提供意見,後來沒有採納日本設計坐落在人民廣場的鐵塔電視塔,並建議派人去參觀多倫多的CN塔,極力推薦黃浦江邊的陸家嘴為地標建築的坐落點,似乎這一切都生效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