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分流經檢測器時回響的連續信號產生的曲線。流出曲線上的突起部分。正常色譜峰近似於對稱形常態分配曲線(高斯gauss曲線)。不對稱色譜峰有兩種:前延峰(leading peak)和拖尾峰(tailing peak)。前者少見。
chromatographic peak 待測組分由色譜柱流出的後通過檢測器系統時所產生的回響信號和微分曲線稱為色譜峰,或簡稱峰。
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T)——T=,用以衡量色譜峰的對稱性。也稱為對稱因子(symmetry factor)或不對稱因子(asymmetry factor)。《中國藥典》規定T應為0.95~1.05。T<0.95為前延峰,T>1.05為拖尾峰。
峰底——基線上峰的起點至終點的距離。
峰高(peak height,h)——峰的最高點至峰底的距離。
峰寬(peak width,W)——峰兩側拐點處所作兩條切線與基線的兩個交點間的距離。W=4σ
半峰寬(peak width at half-height,Wh/2)——峰高一半處的峰寬。Wh/2=2.355σ
標準偏差(standard deviation,σ)——常態分配曲線x=±1時(拐點)的峰寬之半。正常峰的拐點在峰高的0.607倍處。標準偏差的大小說明組分在流出色譜柱過程中的分散程度。σ小,分散程度小、極點濃度高、峰形瘦、柱效高;反之,σ大,峰形胖、柱效低。
峰面積(peak area,A)——峰與峰底所包圍的面積。A=×σ×h=2.507 σ h=1.064 Wh/2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