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石松科植物石子藤石松的全草。全年可采,但以9月後采帶有孢子囊者為佳。
性味歸經
《四川中藥志》:性溫,味微甜,無毒。
功能主治
①《四川中藥志》:能舒筋活血。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月經不調及腳轉筋。
②《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舒筋活絡,消炎除濕。主治夜盲症,盜汗,風濕腰痛,小兒外感發熱。
形態特徵
多年生攀援草本,長可達4米。主莖下部有葉疏生,葉鑽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膜質,灰白色,向上的葉較小,綠色,厚革質,有早落的膜質尖尾。營養枝多回二又分枝,末回小枝纖細,下垂,扁平,葉三列,兩列較大,貼生小枝的一面,三角形,另一列的葉較小,貼生於小枝的另一面的中央,刺狀。孢子枝從營養枝基部下側的有鱗片狀葉的芽抽出,多回二叉分枝,末回分枝頂端各生孢子囊穗一個。孢子囊穗圓柱形,多少下垂;孢子葉闊卵圓三角形;孢子囊近圓形。9月孢於成熟。
分布區域
分布華南、西南及湖北、湖南、福建、台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長於森林邊緣及灌木叢中。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
相關配伍
①治筋骨受傷後不能屈伸:舒筋草配豬筋燉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小兒盜汗:伸筋草、麥稈,煮水外洗。(《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化學成份
藤石松含α-芒柄花醇(α-onocerin)及二表千層塔烯二醇(diepiserratenediol)等萜類化合物。
相關論述
1.《四川中藥志》:能舒筋活血。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月經不調及腳轉筋。
2.《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舒筋活絡,消炎除濕。主治夜盲症,盜汗,風濕腰痛,小兒外感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