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54戶,有鄉村人口681人,其中男性350人,女性331人。該村為漢族和拉祜族混居地,其中漢族576人,拉祜族105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94人,參合率87%;享受低保14人。其中農業人口681人,勞動力34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40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7.4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1.5%。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0.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3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目前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甘蔗、茶葉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抓好茶葉、核桃為主的產業建設,著力發展好竹子。抓好公路修建。抓好村國小恢復建設和村衛生室建設。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481畝(其中:水田309畝,旱地2172畝),人均耕地0.27畝,主要種植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731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8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05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種植甘蔗面積231畝,種植核桃面積2080畝,茶園面積982畝,其中可採摘面積433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7.4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1.5%。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0.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7.57萬元,占總收入的63.8%;畜牧業收入21.75萬元,占總收入的23.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4頭,肉牛4頭,肉羊60頭);林業收入0.84萬元,占總收入的0.9%;第二、三產業收入6.8萬元,占總收入的7.5%;工資性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0.6%。農民人均純收入85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人(占勞動力的2%),到省外務工7人。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5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9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385個(勞均1個)。有固定資產1.8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會議方式公開。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120戶通自來水,有21戶飲用井水。有15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0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5戶(分別占總數的78.5%和22.7%)。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1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9輛,機車35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磚混和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舊籠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沙河中學。該村距離中學20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9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41.00畝(其中:田309.00畝,地2932.00畝),人均耕地4.69畝,主要種植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1011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28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54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5184.0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7.42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0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75戶,共鄉村人口691人,其中男性345人,女性346人。其中農業人口691人,勞動力364人。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9.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舊籠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沙河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0公里,距離中學2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50人,中學生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7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94.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1.81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