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昭陽區位於雲南省東北部,鄰接貴州省。
總面積2240平方千米。總人口6.6558萬人。
區人民政府駐海樓路,郵編:657000。
代碼:530602。區號:0870。拼音:Zhaoyang Qu
昭陽區轄3個街道、3個鎮、14個鄉(其中4個民族鄉):龍泉街道、鳳凰街道、太平街道、舊圃鎮、永豐鎮、北閘鎮、布嘎回族鄉、守望回族鄉、小龍洞回族彝族鄉、盤河鄉、靖安鄉、青崗嶺回族彝族鄉、灑漁鄉、樂居鄉、蘇家院鄉、蘇甲鄉、大山包鄉、大寨子鄉、炎山鄉、田壩鄉。
舊圃鎮於2006年1月25日由原來的土城鄉、原舊圃鎮整體合併組建而成。鎮政府位於城西7公里,全鎮國土面積86.7平方公里,東與龍泉、鳳凰辦事處相連,南與永豐交界,西與灑漁、樂居相鄰,北與北閘、青崗嶺鄉接壤,轄九個村委會157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6.6558萬人,農業人口6.2152萬人,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706人,主要居住著漢、回、彝、苗、布朗等民族。有耕地45776畝,氣候溫和,降雨適中,物產豐富。全鎮最高海拔2351米,最低海拔1902米,年平氣溫12.3°C,降水量1000毫米。主產玉米、水稻、馬鈴暑等農作物,屬於典型的農業鄉鎮 。
區劃人口
行政區劃:轄土城、三棵、紅泥、三善堂、大村、沙壩、後海、舊圃、錦屏九個行政村,157個村民小組;一所職中,一所中學,15 所國小,兩所幼兒圓,在校學生11600名;兩個衛生院共有在職醫生20名,村級衛生所11個。 人口民族:2007年末,總戶數17041戶,其中農業戶16656 戶;總人口62152人,其中農業人口61184人,總人口中男31389人,女30763人;漢族16555戶、60396人;回族37戶、127人;彝族432戶、1573人,其他少數民族17戶、56人。
地理位置
舊圃鎮位於昭陽區城西郊,距離城區7公里,國土面積87.4平方公里,有耕地45806.56畝,其中:旱地29225.32畝,水田16581.24畝。轄9個行政村15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1504人,其中:農業人口60865人,非農業人口939人,居住著漢、彝、回、苗四種民族。
東與龍泉辦事處相接,南與永豐鎮接壤,西與灑漁鄉、樂居鄉相鄰,北與北閘鎮、青崗嶺鄉毗鄰。壩區內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物產豐富,風景秀麗,境內有豐富的褐煤資源,儲存量達20億噸,覆土薄,開採條件較好。
全鎮最高海拔2351米,最低海拔1902米,年平均氣溫12.3℃,降水量1000毫米。
自然環境
全鎮地勢東高西低,東邊多為旱地,西邊多為水田。北有九龍山,西有錦屏山,昭魯河自東向西北流經境內西邊入灑漁河。 牛灑公路、漁洞南北乾乾渠穿鎮而過,各行政村通鄉村公路,最高海拔九龍山2351米,最低海拔葡萄井1911米,褐煤資源豐富。
主產玉米、水稻、馬鈴薯;特色產業有櫻桃、大缸酸菜、蘋果等名特優水果,物產豐富,有歷史悠久的九龍山,還有獨特神奇彝族文化資源。
風景名勝
有風景名勝點 “昭陽八景”中的,“珠泉涌碧”之稱的葡萄井。
昭通市西郊10餘公里處的舊圃鎮。有一石山,名老鴉崖。崖下有泉,“方圓八尺,泉水四時溫暖,由下湧出,碧泡累累如珠泉”,稱“葡萄井”。這裡泉水有形,也有聲,但不是流出來的,也不是淌出來的,是從崖層隱蔽孔隙“吐”出來的,方圓數米,數十個隱蔽的孔隙,不停地“吐”出一串串水泡。水泡大小與葡萄相仿,渾圓如珠,晶瑩剔透,一粒一粒,粒粒可數,宛若一串又一串珠圓玉潤的浮漾的項鍊……這裡是彝族祖先的靈魂回歸地,彝族各支系指路經上都將亡靈指向昭通,據說昭陽區葡萄井馬櫻花下邊,出來一股甜水,口渴要喝三口水,不渴也要喝三口水,到了陰間後水價貴,難喝上水。再則,歸祖路遙遙,道途坎坷,除了咪力於尺的水(昭通葡萄井)以外,儘是些腐葉臭水。
自然資源
全鎮有耕地45776畝,其中水田16642畝(占全區水田面積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積0.74畝,人多地少。舊圃鎮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主產玉米、水稻、馬鈴暑等農作物,屬典型的農業鄉鎮。同時還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和石料資源。
農村經濟
舊圃鎮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889.86萬元,主要收入來源有種植業、畜牧業、第二、三產業、外出務工等收入組成。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346.41元。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全鎮九個村委會,其中四個村實現“四通”(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通水)。隨著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舊圃鎮轄區內建有漁洞北乾渠、錦屏支渠、葡萄井低溝、“雄偉壯觀的葡萄井渡槽”、龍宮陰河、農業綜合開發灌溝等水利設施,為舊圃鎮的農業生產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舊圃鎮地處昭陽區西大門,通江路9公里、牛灑路10公里穿鎮而過,為當地民眾經濟發展提供了交通便利條件。建集貿市場3個,集貿市場的建設和繁榮為當地民眾的農產品交易,生產生活提供一個良好便捷的場所。
2006年-2007年度,國家能源部投資87.2萬元,建國債沼氣“一池三改”872口,該項目的實施,改善了民眾居住環境及生活條件。
工作開展
2007年,舊圃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鎮幹部民眾,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開拓進取,迎難而上,克服了發展中的諸多困難,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全鎮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台階,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06年,全鎮經濟總收入9397萬元,比2005年增17.1%,農民人均純收入1298元,比2005年增15.2%;2007年全鎮經濟總收入達15034萬元,比2006年增5637萬元,增幅59.98%,其中:種植業收入3089.9萬元,增652.9萬元;畜牧業收入2827.17萬元,增680.56萬元;林業收入40.9萬元,增26萬元;外出務工人數達11600多人(其中到昭陽區外務工人數7537人),務工收入達3300餘萬元。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1718元,比2006年增加420元,增幅為32.3%。
新農村建設
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示點帶動,統籌規劃的原則。圍繞新農村建設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區扶貧辦的關心幫助下,實施整村推進項目資金30萬元,完成舊圃村楊家灣67戶農戶的房屋改造,新植優質櫻桃65畝,完成土城村鴨子溏民居改造69戶,塔建大棚69畝。為村容村貌整治、培植產業發展打下基礎。二是實施完成以工代賑項目資金30萬元公路建設。三是在市、區交通局的關心幫助下,為擴大櫻桃種植面積,扶持櫻桃產業做大做強,投資100萬元,對楊家灣至錦屏響水接牛灑路4.9公里櫻桃產業公路建設(其中2.8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即將竣工使用,將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積極貢獻。四是在區交通局的幫助下投資33餘萬元的通達項目,對沙壩村經紅泥閘村至三棵樹村3.28公里的公路建設。解決了兩鄉鎮撤併後行路難的問題。五是通過政府引導,民眾自籌,投工投勞塔建土城科技示範大棚30個。畝產值已達1.6萬元。六是在區衛生局幫助下,投資13萬元,修建沙壩村、土城村兩個衛生所。為參合農民改善就醫條件。
社會保障
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 2007年以來,狠抓一放二扎措施的落實,控制計畫外多孩出生為重點,繼續加大醫學監護工作。鞏固了2006年創建的基本無多孩鎮。計生工作得到了市、區黨委政府和計生部門的高度肯定。2006年的人口出生率為10.97‰, 比2005年的11.56‰,同比降低0.59個千分點, 2006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46‰, 比2005年的5.97‰,同比降低1.51個千分點, 2007年的人口出生率為10.6‰, 比2006年的10.97‰,同比降低0.37個千分點, 2007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3‰, 比2006年的4.46‰,同比降低0.23個千分點。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積極協調爭取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支持我鎮衛生院建設,2007年新建兩個村級衛生院,極大地方便了民眾就醫看病。重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2007年總計減免補償民眾醫療費用992,928.10元,減免人次達135415人次,讓農民充分體驗到了中央這一惠農政策帶來的好處,同時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查處了兩家村級定點醫療機構的違法行為,配合上級主管部門依法取締了一家村級定點醫療機構的行醫資格,切實保障了人民民眾的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
國土資源工作:嚴格土地管理工作,加強對土地的合理利用,2007年報批建房280宗,制止土地違法案件25件,調解土地糾紛15起,清理排查牛灑公路沿線新建房屋49宗,建築占地面積4766平方米。
城鎮建設工作:為提高集鎮品味,增強集鎮功能,逐步改變集鎮環境衛生,規範市場交易秩序,樹立良好的舊圃形象,增強集鎮功能,加快集鎮建設步伐,樹立良好的形象,2007年完成舊圃村集鎮街面硬化工程250米。同時,新集鎮的建設已納入議事日程,正在籌備建設中。
經濟建設
2006年鄉鎮合併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舊圃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上級一系列工作部署。堅持“打基礎、興科教、強素質、抓轉移、建集鎮、保穩定、促發展”的基本思路,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著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充分利用本鎮區位和資源優勢,培育並發展建築、畜牧、果蔬產業和大棚蔬菜花卉、食用仙人掌、蓮藕等特色農業,著力打造久負盛名的葡萄井櫻桃、大村杉缸乾酸菜、名優蘋果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分別在舊圃村楊家灣葡萄井、錦屏村響水打造2850畝優質無公害櫻桃生產基地;在龍宮陰河沿岸建成20畝無公害蔬菜大棚生產基地;10畝花卉大棚基地;100畝連片無公害食用蓮藕、50畝雪蓮果、50畝茨菇和具有藥用和食用價值的板欄根栽培示範基地。有計畫地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力地促進了舊圃鎮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2006年末,全鎮經濟總收入達9594.47萬元,糧食總產量達2017.47萬公斤。
人文環境
舊圃鎮是以漢族為主,其他少數民族雜居的單一民族鄉鎮,廣大村民勤勞、樸實、善良、安居樂業。社會治安良好,2005年被列為“平安昭陽”示範創建鄉鎮。被昭通市環保局列為省級“生態鄉鎮”建設試點單位,被昭陽區消防大佇列為雲南省“消防平安鄉鎮”建設試點。經瀋陽煤礦設計院1985年的勘查調研報告,我鎮舊圃村周家營為首選推薦廠址方案,舊圃鎮、村幹部民眾對在周家建設廠表示熱烈的歡迎,並將給予大力支持,保證有良好的投資環境。
社會治安工作: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全面啟動“三級聯防,四級聯動”的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矛盾調處中心的職能,2007年共排查民間糾紛18次,處理熱點、難點糾紛6起,法律諮詢450人次,提供法律援助26人。做好信訪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處理在萌芽狀態。
其它工作:衛生防疫、保健、降消工作得到較好開展,傳染病發病得到有效控制,愛滋病防治工作得到廣泛宣傳,高度重視;農村電網改造基本覆蓋,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用電質量進一步提高,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文化事業方面,圓滿完成了衛星電視的轉星工作,讓廣大民眾能及時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大事要事。
社會效益
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以露天開採開發昭通礦區尤其是舊圃礦區在技術上是切實可行的,在經濟上具有投資省、成本低、建設速度快和有經濟效益四大特點。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將給我鎮乃至全區、全市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褐煤開採及煤化工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方面將給我鎮及周邊鄉鎮農村富餘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有利於推動昭陽區城鄉經濟、區域經濟的協調健康發展,有利於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
從總體來看,舊圃鎮褐煤開發正處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期,已具備開發條件,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和價值,有詳細的開發論證材料,有具體可行的開發措施和方案,有便利的水、電、路作保障,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有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還有各級各部門的支持配合。
特色產業
主產玉米、水稻、馬鈴暑等農作物,屬典型的農業鄉鎮。主要特產有聞名省內外的櫻桃、蘋果、梨等水果,以及大棚花卉、稻田蓮藕、四甲醃菜等。境內褐煤資源豐富,儲存量達20億噸,覆土薄,開採條件較好,開採歷史悠久,至今仍是全區用燃煤的主要供給源。同時還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和石料資源。
2007年全鎮種植業總收入可達3089.9萬元,比2006年的2437萬元增加652.9萬元,增副26.79%,人均增收106元。其中種植糧食作物情況:種植水稻面積16581.24畝,總產804.29萬公斤;種植玉米面積13386.4畝,總產663.56萬公斤;種植馬鈴薯面積13623.5畝,總產289.63萬公斤;種植小春糧豆面積9088畝,收入301萬元;種植經濟作物情況:種植蘋果面積12500畝,總產1925.61萬公斤;種植櫻桃面積2134畝,收入達155.12萬元;種植蔬菜面積11700畝,收入436萬元,;種植烤菸面積304畝,收入45.6萬元。
畜牧業工作:畜牧業生產繼續保持了穩定增長,呈現出生豬產銷兩旺、家禽恢復迅速、肉豬肉羊穩中趨升、奶業增勢強勁的發展態勢。據統計,2007年我鎮禽蛋產量291200公斤,產值320.32萬元;牛奶產量223002公斤, 產值4.46萬元;實現畜牧業產值6441.05萬元。年末預計全鎮畜牧業總產值達到7182.04萬元,比2006年增加2411.79萬元。
林業工作:全鎮林業部門在管好現有37000多畝林地的同時,加強森林防火及森森保護工作,指導退耕農戶做好現有退耕地塊的補植和撫育工作,狠抓常規造林的同時,突出抓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多項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共完成沼汽池350口,一共投資35萬元。
水利工作:針對我鎮地勢低洼,水源短缺,防汛抗旱任務艱巨而突出的特點,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幫助下,積極申報農田水利、鄉村道路建設項目,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廣泛動員、投工投勞”全面開展了每年一次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民生工作
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區關於安全生產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檔案要求,舊圃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安全生產工作擺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來抓好落實,層層落實責任制,加大對30多家企業的監管排查力度,有效地防止了安全事故的發生。2007年共組織區職能部門和鎮有關站所人員對校園周邊環境和校內安全進行了兩次專項檢查,對一些嚴重影響教學秩序的行為進行了重點整治。
民政工作:2007年共發放民政救濟糧大米2萬斤,玉米1萬斤,同時及時足額發放各種憂撫對象和農村困難民眾的憂撫救濟資金,及時地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圓滿完成農村低保工作。使黨和政府的溫暖在民眾得到充分體現。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積極引導宗教信仰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鎮政府把轉移農民、培訓農民、富裕農民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來抓,外出務工已是我鎮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2007年我鎮外出到區外務工的人數已達7537人,由於地處城郊結合部,就近到城裡務工的人也有4000餘人,外出務工收入達3300多萬元。
關心重視教育發展。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在鎮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解決了沙壩村明德國小等學校的建設用地,開展了一年不少於兩次的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在中學開展安全法制講座,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