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清末,1906年3月(清光緒三十二年二月),黑龍江將軍奏準,將綏蘭海兵備道移駐小興安嶺以東改為興東兵備道。因其位於小興安嶺以東,故名。1908年4月(清光緒三十四年三月),“於托蘿山北與江東俄屯松由子對岸”修建城池、道署,1909年(清宣統元年)衙署落成。城池呈方形,周長近1000米,規劃“自江岸西618丈,建9條大街,自北向南建10條大街,構成棋盤格狀”。
建制沿革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裁撤興東道,於原道署設定蘿北廳設治局,1914年升改蘿北縣。從清末到民初,終因種種原因興東城未能按規劃實施。故民間有“興東十九條大街找不到店住”的笑話。東北淪陷後,1933年8月,偽蘿北縣公署移駐兆興(今肇興鎮)後,原興東地方設興東保,隸屬四區。1939年,將近興、興東兩保並為1村,改設鎮東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蘿北縣於此設定鎮東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3年改為興東村,管轄興東、太平溝、金滿溝3個屯。1956年並村劃鄉,改為興東鄉。1966年,成立太平溝人民公社,公社機關移駐太平溝,興東成為太平溝公社管轄的一個生產大隊。1984年政社分開,將太平溝公社改為太平溝鄉,興東村歸太平溝鄉管轄。1992年全村181戶,669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