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讀者

在別人家中的靦腆的家庭女教師的感情, 所以他在詩歌創作中注重對生命、對人生的重新認識和思考。 詩的言說是對生存世界的一種擴展,是人的生命經驗的詩意擴展。

詩歌原文

我唯一的願望乃是,喔,世人,跟你們結成親戚!
不管你是黑人、雜技演員、或是還躺在媽媽懷裡的孩子,
不管你是少女歌聲響徹大院,不管你在暮色中駕著木筏,
管你是士兵或是飛行員,充滿勇氣和毅力。
你在童年時也曾背過綠槍帶的槍?
你一開槍,系住的木塞就飛出槍膛。
我的世人,當我唱起回憶之歌,
別冷酷無情,要跟我一起哭得像淚人一樣!
因為我經歷過一切的命運:我懂得
在療養地樂隊中的孤獨的豎琴女郎的感情,
在別人家中的靦腆的家庭女教師的感情,
提台詞人隱蔽室前發抖的首次登台者的感情。
我曾在森林裡生活過,曾在車站上工作過,
曾埋頭在帳簿之中,伺候過急躁的客人,
在鍋爐前當過司爐,臉上映著刺眼的火光,
也當過苦力,吃過別人倒掉的剩飯殘羹。
因此我屬於你和你們大家。
請不要拒絕我的心意!
喔,但願有那么一天,
弟兄啊,讓我們擁抱在一起!

創作背景

韋爾弗的思想意識帶有很深的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文化色彩,所以這也從某些方面決定了他的詩歌作品具有很深的宗教意識和宗教情感。面對世界的痛苦、精神的空虛,他呼喚天下普及宗教仁愛思想,追求從人類心靈的完善中達到世界的救贖。所以,在他的詩歌中往往充滿著頌歌式的激情和終極價值關懷。這首《致讀者》也是他眾多詩作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詩歌賞析

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雋永、意韻悠長。時至今日,就是再讀起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作,也會被詩中涌動的真切感人的情感所薰染,被詩人對生命與人生獨特的思考所折服。讀這首詩,讓人時時刻刻感覺到詩人博大的胸懷和寬廣的氣質。他對;者深情地投入,用自己的全部熱情和藝術才能呼喚生活,追求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
在詩歌中,意象重疊絕非意義的堆積,詩中排比句的使用(例如“不管你是黑人、雜技演員、或是還躺在媽媽懷裡的孩子/不管你是少女歌聲響徹大院,不管你在暮色中駕著木筏/不管你是士兵或是飛行員,充滿勇氣和毅力。”),在意象駁雜中達到渲染與烘托的效果,對突出主題、彰顯詩歌主旨具有重要的作用。後三行詩是對第一句所作的補充性說明:“我唯一的願望乃是,喔,世人,跟你們結成親戚”,不管你是什麼膚色、什麼種族、什麼職業,身份地位如何,這一切統統都不重要。三行詩句並列放置,刻畫出詩人內心強烈的思想感情,以及他飽含熾熱情感的呼喚。作為抒情主體的詩人,提出這樣的要求和願望,表露這樣的決心和熱烈希望是有現實依據的。詩人自己也曾經遭受過坎坷的命運,所以對此才有如此深刻的體會。
在1915年至1917年期間,韋爾弗在奧地利軍隊中服役過,並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曾組織過反軍國主義的秘密團體。1933年在被普魯士藝術科學學院開除之後,就開始了漫長的流亡生涯。。一生的輾轉漂泊使他經歷過太多是是非非,太多的世事變幻。而與此同時,漫長的流亡生涯也使他有機會接觸到各國優秀的文化營養。而這兩方面的結合使韋爾弗慢慢成為一個具有世界主義思想的人,一個帶有濃厚宗教思想色彩的詩人。
所以他在詩歌創作中注重對生命、對人生的重新認識和思考。他抱怨人們對上帝的呼喚幾乎充耳不聞,同情掙扎在艱難困苦中的人,認為在所有這些人當中――無論是歌女還是侍女、嬰孩還是老人,還是窮困潦倒、流落街頭的人――依然閃爍著上帝的聖光,希望他們回到上帝的身旁:上帝的心聲在人的呼吸中誕生,世界在人的心上開始。他也對生活在社會底層、掙扎在死亡邊緣的人們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感情。因為他也曾切身體會過,懂得他們的感情。詩人以博大的胸懷來對待這個社會上每一個人,對他們的坎坷遭遇充滿同情,他希望自己能和他們融合到一起,共同面對來自外部世界的苦難和艱辛。正如詩人在最後一節滿懷深情地詠唱道:“因此我屬於你和你們大家。/請不要拒絕我的心意!/喔,但願有那么一天/弟兄啊,讓我們擁抱在一起!”
詩的言說是對生存世界的一種擴展,是人的生命經驗的詩意擴展。詩人希望我們能夠消弭彼此的界限和隔閡、地位與身份的差別,真正走到一起。詩人在此把這種自我極富情感內容的人生經驗提升為具有普遍性的人生感知,使讀者從中可以抽離出一種人間和諧的大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觸摸到生命的本質意義,表征著人類追求永恆和諧的心態。
此外,如果我們結合詩人特殊的人生經歷來觀照這首詩歌,似乎可以覺察到在詩中隱隱約約地散發出一種孤獨的況味。詩人面對戰爭、死亡的威脅,居無定所,在流亡漂泊之中更有一種孤獨無依的蒼涼之感。詩人在詩中寫道:“請不要拒絕我的心意!/喔,但願有那么一天/弟兄啊,讓我們擁抱在一起!”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內心有一種想找到依託的孤獨無援的心理渴望。
全詩在整體結構上簡單整飭,語言追求簡練、生動的表達效果。詩意沿著平實樸素的語言向下滑動,最後升華到一個高點。詩歌最終在情感與語言所共同營造的抒情氛圍中結束。對於這首詩作來說,粗糲的塵世,人生的冷熱悲苦,無不在詩歌演繹中爆發出驚人的力量。詩歌正是以其自身的魅力,不但折射出詩人心中的感受和思想,而且以其強烈的感染力給予每一位讀者以美的享受和靈魂的認知。

作者簡介

弗朗茨・韋爾弗Franz Werfel(1890~1945) 奧地利作家。生於布拉格一猶太富商家庭,並在布拉格長大。中學時代接觸到弗蘭茲・卡夫卡的作品。後來在萊比錫和漢堡接受大學教育。1911至1914年在萊比錫和慕尼黑的庫特・沃爾夫出版社任編輯。1915至1917年在奧地利軍隊服役,以後和穆齊爾、布萊一起在維也納戰時新聞社工作,從此成為職業作家。1938年法西斯統治奧地利時流亡法國。1940年逃往西班牙,後經葡萄牙去美國。1945年死於美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