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lethal;carry off;causing death] 引起死亡;因…而死去。
致死原因正在進一步查找。
詞語分開解釋
基本解釋:致
zhì
送給,給予:致仕(退休)。致辭。致電。致力。致哀。致命。
招引,使達到:致病。致使。以致。專心致志。
意態,情況:大致。別致。景致。興(x宯g )致。
細密,精細:緻密。精緻。
筆畫數:10;
部首:至;
筆順編號:1541213134
詳細解釋:致
zhì
【動】
同本義〖deliver;extend;send〗
致,送詣也。——《說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傳》
遠莫致之。——《詩·衛風·竹竿》
卿致館。——《詩·衛風·聘禮》
殷人既葬而致事。——《儀禮·曾子問》
遠方莫不致其珍。——《荀子·解蔽》
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史記·李將軍列傳》
致敬亭於幕府。——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致電上海。——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又如:致聘(送交定親禮品)
招引;招致〖incur;resultin;cause〗
致天下之士。——漢·賈誼《過秦論》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徠。)——《史記·魏公子列傳》
不可屈致。——《三國志·諸葛亮傳》
今宜厚待劉禪,以致孫休。——《三國演義》
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清·袁枚《祭妹文》
致此疾困。——《明史》
又如:導致(引起);致病;致殘;致人(招致人才);致士(招引賢士);致聘(徵聘)
造成;導致〖create;bringabout;cause〗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致負誠托。——唐·李朝威《柳毅傳》
致孤危托落。——清·袁枚《祭妹文》
致鬱郁死。——清·周容《芋老人傳》
又如:致得(致使)
求取;獲得〖gain;get〗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致,弄到、取得,這裡指買到。動詞。)——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無以致疑。——清·劉開《問說》
致一己之能。——〖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數數百金。——清·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致知格物(獲得知識在於研究事物);致效(效力);致養(得到養育)
表達〖express〗
婦前致問。——唐·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資治通鑑》
又如:致誠(表達誠摯的情意);致精(顯示精巧)
奉獻;獻納〖sacrifice〗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論語》
又如:致君澤民(為皇帝效力,為百姓造福);致身(原指獻身。後用作出仕之典);致福(古代臣子祭祀後,將祭肉奉獻給國君,表示為君王和國家添福)
轉告;回報〖passon(word);communicate;repay;requite〗
荊軻遂見太子,言田光己死,致光之言。——《史記》
又如:致事(上報施政情況)
施加;施行〖carryout〗
君子以折獄致刑。——《易·豐》
我乃明致天罰。——《書·多士》
又如:致化(施行教化);致罰(施加懲罰);致禮(向人施禮)
歸還;交還〖return〗
惟臣尋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復乞身自放於外。——《三國演義》
又如:致政(致仕);致仕(辭去官職);致位(辭去職位)
放置〖place;put〗。如:致之度外(置之度外);致之死地而後生(兵家用語。將軍隊置於絕境,則將士必為求生而殊死戰鬥)
集中心、力於某一方面〖devoteoneselfeffortsto〗。如:致功(把精力和功夫專用於某一方面);致一(專一);致志(集中注意力);致思(集中心思於某一方面);致意(關注;集中心思)
通“至”。到達〖arrive;reach〗
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莊子·外物》
卒先致緣陵。——《管子·大匡》
又
邢君出致於齊。
致
zhì
【副】
通“至”。極,盡〖very〗
致賞則匱。——《管子·君臣下》
致忠信。——《荀子·君道》
致思於天文。——《後漢書·張衡傳》
又如:致曲(盡力研究細微的事理)
致
zhì
【名】
情趣;興致〖mannerorstylethatengagesattentionorarousesinterest〗
〖蔣〗乾還,稱瑜雅量高致。——《三國志》
無窮逸致。——明·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又如:有致(富有情趣);別致;景致;致度(神採風度)
書卷,契據〖books〗
獻田宅者操書致。——《禮記·曲禮》
致
致
zhì
【形】
結構上細密〖fineandclose〗
作為淫巧,以盪上心,必功致為上。——《禮記·月令》
又如:精緻(精巧細緻);密緻(結構緊密;緻密)
周密〖careful〗
德產之致也精微。——《禮記·禮器》
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漢書·嚴延年傳》
又如:細緻(精細周密)
基本解釋:死
sǐ
喪失生命,與“生”、“活”相對:死亡。死訊。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離死別。死有餘辜。
不顧生命:死志(犧牲生命的決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戰。
固執,堅持到底:死心塌地。死賣力氣。
無知覺:睡得死。
不活動,不靈活:死結。死理。死板。
不通達:死胡同。死路一條。
過時,失去作用:死文字。
極,甚:樂死人。
dieend upmeet one's deathpass away
生活
筆畫數:6;
部首:歹;
筆順編號:135435
詳細解釋:死
sǐ
【動】
(會意。小篆字形。右邊是人,左邊是“歺”(è),殘骨,指人的形體與魂魄分離。本義:生命終止)
同本義〖die;decease;expire;passaway;beyond〗
死,民之卒事也。——《說文》
死者,人之終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禮記·曲禮》
沁人曰死。——《禮記·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奮心。——《左傳·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於死者不知其幾矣!——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亡何國變,寧南死。——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過(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壽命的期限);死卻(死去;死掉);死不殘(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還魂(死去活來);死費盡殘(半死不活);死數里算帳(離死期不遠);死耗(死亡的訊息);死君(死去的國君)
為某事或某人而犧牲性命〖laydownone’slifefor〗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史記·陳涉世家》
又如:死義(為信守節義而死);死難;死節(以一死保全節操);死士(誓死效勞之士)
窮,盡〖end〗
戰余落日黃,軍敗鼓聲死。——常建《吊王將軍墓》
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後漢書》
拚死,拚命〖riskone’slife;tothedeath〗
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戰國策·秦策》
上欲陵死戰,召陵母及婦,使相者視之,無死喪色。——《漢書·李廣傳》
又如:死戰:死守;死殺(死命拼殺)
固守;抱著不放〖clingto〗。如:心還沒死;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死
sǐ
【形】
死板,不靈活〖fixed;dead;stagnant〗
人畫竹梢死羸垂,蕭畫枝活葉葉動。——白居易《畫竹歌》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畫(呆板而不具靈性的畫);死規矩;死教條;死口(不可改變的話);死格(死板的格式);死辦法;死臨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無生氣的樣子)
不可調和的〖implacable;deadly〗。如:死對頭;死敵;死讎仇(死對頭)
不能通過的〖impassable;closed〗。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牢牢固定的;移動不了或極難移動的〖fast〗
與頓丘李獎一面,便定死交。——《北齊書·宋游道傳》
又如:死扣兒;窗子釘死了;死結;死心搭地(死心落地。不作他想,實心實意);死樁(死木頭;木頭疙瘩)
表示愛憐的〖dear〗。如:死丫頭,你快過來
無用的。詈詞〖useless〗。如:死狗;死公;死貨(無用的人);死老頭子
死
sǐ
【副】
甚;極〖extremely;dodeath〗
這添添小哥哥,今年十三歲,天生的甚是聰明,父親歡喜死他。——楊文奎《兒女團圓》
又如:死急(極其急迫);死要面子;高興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高興死了
死
sǐ
【名】
死刑〖capitalpunishment〗
君子以議獄緩死。——《易·中孚》
屍體〖corpse〗
生拘白乞而問白公之死焉。——《左傳·哀公十六年》
漢遣使三輩至唐居,求谷吉等死。——《漢書·陳湯傳》
安所求子死?——《漢書·尹賞傳》
主,主管〖chief;inchargeof〗
一愛相若,其類在死也。——《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