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1991年6月在黃埔造船廠開工。
1993年1月20日下水。
1993年5月交船服役於南海艦隊。
技術特點
艦體結構
053H1G型艦將最初的開放頂部的上層建築改為全封閉結構,使用中央空調和集體防核、生、化系統,適用用於在南海區域高熱和潮濕的氣侯操作。
艦體中部是一個重新設計的煙囪,採用低紅外特徵(IR-信號減少)設計。
C3I系統
指揮、控制、通信&情報
053H1G型護衛艦配備有一套英國製造的CTC-1629型戰鬥數據系統(即作戰情報中心),或其中國仿製的ZKJ-3A型戰鬥數據系統。該系統具有最基本的指揮和控制功能但是相當原始和過時。其它的系統包括二套中國自行生產的光電指示器(用於雙管100毫米主炮瞄準),無線電通信和衛星通信(SATCOM)。
二套347G型“谷燈”(Rice Lamp)機關炮瞄準雷達代替了最初的341型機關炮瞄準雷達。
一套360型空中/水面搜尋雷達代替最初的354型雷達。
飛彈火炮
053H1G型開工建造時間(1990年末)晚於053H2型(首艦開工於1984年),但卻仍然使用老式的“上游-2號”(SY-2)反艦飛彈,而沒裝備更先進的“鷹擊-81”(YJ-81)反艦飛彈,從而使其反艦火力打了折扣。但相對於南海艦隊面對的南海海域周邊諸國海軍,低強度區域作戰,該級艦的裝備火力仍具有優勢。
上游-2(SY-2)反艦飛彈系統有六個發射裝置(二套3單元發射裝置)。飛彈使用主動雷達制導,由一台液體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使用一枚固體火箭助推器)。飛彈飛行速度0.8馬赫,最大射程35公里,飛彈配備一枚513公斤彈頭。
艦載主炮安裝在艦艏和尾甲板,二座79A型雙管-100毫米56倍口徑主炮代替了最初的79型火炮,可以18發/分鐘發射15公斤彈藥。主炮的射程對抗水面目標是22公里。
四座型76A自動雙管37毫米機關炮代替了最初的手動雙管37毫米機關炮;機關炮對空中目標射速400發/分鐘,射程9.4公里。
二具3200型多管ASW火箭發射裝置代替了最初的81型MRL。
性能參數
技術參數
自貢號,江湖Ⅳ(053H1G)型飛彈護衛艦。
排水量:標準1425噸,滿載1661.5噸
主尺度:長103.2米,寬10.8米,吃水3.19米
動力:兩台12PA68TC柴油機,每台功率8000馬力
航速:28節
最大航程:7200公里
編制:190人
武器裝備
武器:2座雙聯裝“上游”-1(SY-1)反艦飛彈,射程90公里(無再裝填功能)
2座雙管100毫米炮,射程16公里,射高9.5千米,15發/分,半自動
4座37毫米雙聯全自動高炮
2座250毫米5管反潛火箭發射器(65式),射程1200米
艦尾設有4座深彈發射炮(64式)和兩個深彈發射架
雷達:刀架遠程對空警戒雷達
方結(352)飛彈制導雷達1座
黃蜂頭(343)炮瞄雷達(100毫米炮)
(341)炮瞄雷達(37毫米高炮)
高桿A型敵我識別雷達1座
海王星導航雷達
總體評價
053H1G型護衛艦,是在特定背景下建造的一型改進型護衛艦。從該型首艦1993年5月交付,到第6艘艦服役,兩年多的時間裡為中國海軍南海艦隊迅速增強了作戰力量。
雖然該型艦開始沒有採用大量新技術、新裝備,但由於相對低廉的造價和快速批量建造,保證了中國南海艦隊的裝備空缺得以及時填補。而隨後的改裝,則提高了該型艦的作戰效能,是一種高性價比的海軍裝備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