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款式

自由的款式

《自由的款式》是2012年12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剛、李冬君。本書分為“文明論語”,“江山詩話”、“國史清談”三部分。

內容簡介

今人寫歷史,多從歷史本身出發,得出其規律性,注重實證與理性,講“普世性”。但本書作者獨闢蹊徑,將文化個體性融入歷史寫作當中,貫通文史,將哲學的思辨與詩化的語言糅合在一起,自成一體。

本書分為“文明論語”,“江山詩話”、“國史清談”三部分。

“文明論語”部分主要是文明論,以“論語”的形式梳理世界文明史:西方文明由“分化”而演進,中國文明由“統一”而展開。從神話到史詩,從英雄到公民,視野廣闊,讀來令人盪氣迴腸。

“江山詩話”擷取《史記》的詩性特質,以詩話形式論說歷史:文化中國少年老成,周公的理智、孔子的倫理貫穿始終,用思想自由與否為尺度給詩人的江山排座次。從治亂興衰到文化中國,指點江山,一氣呵成。

“國史清談”部分,不爭論,只清談,一步步重新發現近代史:清王朝賣國以維繫王權,曾國藩、李鴻章之流辦洋務、爭海權,也只是專制制度下自由的微光。帶著“流氓無產者習氣”的慈禧,一步步拆了大清王朝的局。一句話,“中國人的自由精神埋伏在文化的江山里”。

編輯推薦

好的文明,應該是天賦人權的搖籃,是人生而自由的保護傘。

在一個好的歷史時期,進入一個好的文明里,當然“幸運”,如有不幸,生為奴隸,被人統治,那就權當絕對理念的最後證據:“不自由,毋寧死”!

作者簡介

劉剛,自由寫作者,主要著作:《文化的江山——重讀中國史》(與李冬君合作)、《通往立憲之路——告別晚晴的近代史》(與李冬君合著),以及《中國史詩》卷一“從天命觀到帝王術”、卷二“自由的寓言”等。

李冬君,歷史學博士,主要著作:除與劉剛合著上述書外,還著有《儒脈斜陽——曾國藩在官場和戰場》、《孔子聖化與儒者革命》、《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孽海自由花》、《中國私學百年祭——嚴修新私學與中國近代政治文化系年》,譯著《葉隱聞書》、《國權與民權的變奏——日本明治精神結構》等。

目錄

壹文明論語
語言的創世力
神由語詞而生
倉頡造字二法
革命出自蚩尤一系
文明因語言而異
用漢字才能造長城
文明的分化與統一
“雅利安搖籃地”
中華文明“西來說”
“西來說”碰到了“西化”
考古學的“中國特色”
“崑崙山搖籃地”
宇宙王國的失落
英雄王國開啟王朝時代
《山海經》——“華夏搖籃地”
從“連山”到“連水”
文明的兩種趨向
“修補”神話和先王
三代“史官文化”
釋讀“線形文字B”的發現
史詩與考古異說的文明
英雄厄於“女子與小人”
革命——從神話到聖化
從古代到古典
鐵器締造城邦
黑鐵造就“全民皆兵”
以神的法則立國
英雄以命運為法官
人類友誼超越神的正義
何其相似的阿卡亞人和殷人
在歷史的轉折處失足
周人乾“革命”
周人的天命歷史觀
革命的本體與主體
民意是天命的樣式
天佑西北
血緣的擴張
周人立國
殷周文化分野
解構上帝
不靠神權靠軍權
“親戚”構成“家天下”
城邦殖民運動
荷馬的教化
史詩誕生在廣場
公民的“城邦心靈”
遷徙創造新文明
荷馬與周公的差異
轉型——從革命到維新
文明的兩個維度
理性的時間和空間
人的尺度是歷史
紀年開啟人的歷史
神話是歷史之母
中國文明少年老成
自我意識作為歷史的起源
公民的勝利
哲學是城邦的兒子
熱愛知識
學校始於閒暇
最高的“娛樂”是悲劇
文明的抉擇
文明的突破
“哲學的全身心”
哲學是“命運”的劇場
命運之水
“無限”的局限性
萬物都有原罪
在上帝來臨之前
中國思想何其灑脫
絕對理念是靈魂的形式
燃燒的邏各斯
水性靠不住
人是會思想的蠟燭
法律是靈魂的“分寸”
歷史的尺子剛好夠用
祖靈二重性
神話化為歷史
民主忘恩負義
“革命性”與“合法性”
“人民”缺鈣站不起來
民主從廣場到劇場
悲劇源於“秘索思”
悲劇與法典同時誕生
以悲劇“認識你自己”
“阿提卡的美少年”
美少年是會思想的蘆葦
合唱是公民大會的縮影
史詩結集於城邦
梭倫如同阿喀琉斯
模仿神和英雄的公民
普羅米修斯的自由
貳江山詩話
青春是年成的詩
青春期的政治
中國綏服四方
《禹貢》政治地圖
五服是文明尺度
要緊的是做中國人
文化中國的統一性
歷史是儒者的宗教
以中道立國為中國
要王朝還是要中國
文化中國永不倒
中國並不在中央
歷史要人來選擇
中國思想的兩大規律
漢文化里的楚蠻夷
中國的兩河流域
文化中國的中軸線
司馬遷的“大一統”
寫史是代王立言
黃河邊上的中國
“司馬遷線”是帝國生命線
天下——農牧政治一體化
中國之夢從中原開始
死也要死在天上
信仰與理想不一樣
從歷史分娩的是聖人
主義造就理想國
勝利者篡改歷史
千古美人那一笑
中國禮教與詩並行
烏托邦是無常的歌
以革命投入無常
紀年從“共和”開始
文化中國少年老成
“素王”是歷史之王
春秋與戰國的文化分野
中國的農民問題
儒學兩條路線
王道理想是期權
人民要有財產權
君主“為富不仁”
仁政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邏輯化的俠義
面對真理也不能放棄權利
先王是一面歷史的旗幟
以審美求取歷史認識最大值
《離騷》是自我宣言
“美人”是普世價值
在道德上神靠不住
歷史人物不宜長壽
“道”不能拿來送禮
“求道”是尋找自我
“道”在秦嶺淮河那一線
權力一旦成了真理
“皇帝”的抱負
緊跟思想者王
讓思想上山去
英雄押頭顱敢與天命賭
天子也要接地氣
皇帝還要有理想
帝王那一聲嘆息
青春天子當惆悵
歷史與神話交錯的詩
河出崑崙始文明
文明的芽尖
農業文化要回家
悲涼乃天命本色
長城的帝王風水學
用運河連起來的統一
錦繡江南的詩意兵法
讀史當以審美之眼
嵇康死於“反革命”
給詩人的江山排座次
詩化的玄學
用詩意發酵自我
隱士原來是鬥士
行吟於“老農”之路
自我大於體制
美的理念從內心醒來
清談是自由的淵藪
民族精神的文武之道
格律化的山水詩
以格律為詩立法
獨立高峰的苦戀
格律詩成就科舉制
詩性的制度化個體
從苦戀到把玩
莫誤帝家是娼家
唐詩運動新方向
宮體詩里的紅太陽
“政治正確”的帝王詩
帝王絕不“黯銷魂”
繼續革命出女皇
宮體詩的自贖
坐天下要政治正確
邊塞詩大合唱
大合唱里的帝王歌喉
歷史的本體是文化
盛唐的悲哀
思想者的去處
使王朝轉向國家
走向“國民經濟”
“破”的義理
哲學的失足
民間思想者的生存空間
思想者創業——辦書院
儒釋道共和新氣象
真理與天理不同
思想者有福
思想者的相會
以心法為兵法
回到文明的原點
思想不死
思想者的共和國
思想的異化
叄國史清談
科學的異化
“主義”取代救世主
理論泡在運動里
運動的動力和定力
勝利的邏輯
民主證偽
自由被“主義”
思想屬於個體
確認“祖國”
認同的困境
為何不立“民綱”
魯迅的提醒
自由主義的猴子
“祖國”三段論
文化中國的形態
儒家自有好傳統
新文化理應安頓好孔子
“聖化”兩核心
走出聖化
活在“我的祖國”里
王朝如衣裳
民間說“分”
民史存“義”
放下王權主義
贏在民心
歷史審判個體
革文化中國的命
還原孔子的個體性
文化中國沒有統治者
把晚清與近代分開
王朝的伎倆
近代史的“近代性”
幾何學裡的上帝
《幾何原本》的近代性
近代化的兩條路線
帝國解體大趨勢
世界近代史開端
中國近代史也是世界史
辮子大一統
近代化之殤
市場大於國家
流通造就世界
商戰合一的公司
中國民間海商
民間海權的夢想
大清朝也有世界首富
為家天下理財
皇帝的心思
以吸毒為遊仙
誰能賣國
愛國的缺憾
天下無疆
落後做老大
民心可用
五條歷史地理線
破了底線
告別天下觀
古漢語說新世界
海國新兵法
“合眾國以為國”
堯舜之國
共和國的異化
在大洋那一邊
以先王之道聯合起來
走向外交
誰來做主
立國之本
王權的“制度安排”
唾棄真理
隱於自我
捍衛文化中國
堯舜也要學西方
船長行使制海權
以禁治國
治國還是老路子
聖人怎樣煉成
守住天下
救亡兩條路線
理學是亡國之學
考據學的兩條腿
做“天下興亡”的學問
考據學裡的啟蒙
立命於文化中國
天王宗教體驗
歷史的圖像記憶
“我乃人王”
從思想者到陰謀家
存天理盡人慾
“做”近代化
軍隊國家化
軍隊不宜私有
曾、李不一樣
獨服曾文正
官體商用
“同治中興”
考據學的西化
上帝的地緣政治
天佑美國
“打洋教”的分寸
在歷史的轉折處失足
體制內的“亞政權”
政治“對仗”
兩種“以夷制夷”
國之“大款”
“直轄”上海
朝廷是個利益集團
“首長所有制”
“官督商辦”
北洋新軍的搖籃
言官的鞭子
自私與俠義
還了政權抓軍權
軍權的名與實
動了皇上的命根
修鐵路圈錢
軍權決定政權
朝廷的芒刺
去李鴻章化
“割尾巴”
王權主義的本能
內王權與外國權
妥協是硬道理
拆女的政治
流氓無產者習氣
屁股決定腦袋
以國權辦國防
為國權立言
天朝無約
帝師的情結
豈敢為人民公敵
立憲三張牌
享受國難
“堂子”里的政治
“老佛爺”訓政
自由的出口
弱勢非群體
新政兩條路線
最是皇帝不自由
革命是人權的底線
民權在哪裡
沒有一個人有自由
千古一帝
權力的腳後跟
全民跳神的“大民主”
奴才的覺悟
義和團戰法
文明之屍
洋人擁戴李鴻章
敢與朝廷扳手腕
晚清“女子與小人”
立憲如嚼口香糖
為新私學立言
預備立憲
“國民軍”難產
湘淮軍系不出皇帝
為四萬萬人的人格而戰
軍人的自覺
國憲還是黨憲
統一還是立憲
訓政誤國
以法權立國
江山也要偉人扶
給我一個五四
五四的泡沫
運動的養料
思想的原料
軍人愛國運動
主義的劣根性
個人主義者在運動中
新文化的底線
重溫五四運動
回到歷史的起點
“人性”說的出處
民心靠不住
人性好利
以“學習”改造人性
思想解放的入口處
中國權力運動大勢
儒家的願望
“五獨”始於何時
做聖人其實很殘忍
讓思想回到思想者自身
聖人“五化”
文化個體性自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