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劉賓雁的《人妖之間》、蘇曉康的《河殤》到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及葉文福的詩歌等,就出現了實際上的自由文學思潮。至九十年代,旅居國外的華人作家高行健的《一個人的聖經》獨霸了中國自由文學的聖殿,但由於深度介入政治,使“自由文學”面臨極度的風險。
簡介
從本世紀初開始,相繼有餘華的小說《兄弟》,王土的小說《歡樂之河》、《拘留十五日》及閻連科的小說等,使中國自由文學逐漸成為一個新文學派系,從學術的角度得以使文學的自由延續。
中國當代文學向自由文學的發展是一種必然的歷史選擇,面臨的現實越嚴酷越有其發展的土壤。
但需要提出的是過去多數自由文學作品均為“思想”有餘,藝術氛圍不足,如王土小說《歡樂之河》中將被政治壓抑和損害的性愛輕鬆的描寫為“具有永恒生殖能力的月亮 清純欲滴的星球”等撼人心魄的經典的藝術氛圍和語言極難見到。
中國自由作家的發展注定是一個背負十字架的過程,但自由的回歸在文學上是不可避免的。
“自由作家”在西方社會與中國大陸的理解截然不同,在美國某些電影人甚至將“自由作家”理解為一群不學無術,寫寫日記的社會小青年,如美國電影《自由作家》。所以,西方文學的思想性在當代已經遠低於中國大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