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全片共分《縱橫》、《風起》、《水流》、《山峙》、《共生》、《追尋》等六集。分別闡述了中國的山脈與海洋、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河流、大山中可貴的生命以及藏族地區、蒙古族地區、彝族地區、哈尼族地區等多個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生活方式。
分集劇情
第1集 《縱橫》劇情圖片 從青藏高原之世界屋脊,到吐魯番盆地之中國谷底,從熱帶雨林的亞洲象,到南海海底的珊瑚產卵大爆發,解釋了中國自然場景之廣闊。
第2集 《山峙》劇情圖片 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70%的國土都是山區。本集記錄的是大山中可貴的生命:雪豹、野氂牛、長臂猿、紫貂、黑嘴松雞;山脈為生命提供了庇護。
第3集 《水流》劇情圖片 以河流為線索,以一片片濕地、湖泊為載體,從源頭到海洋,從青海湖的湟魚到渤海灣的海豹,生命因水而生。
第4集 《風起》劇情圖片 季風區、高原區、荒漠區,中國不同地區的氣候,養育了不同的生物。
第5集 《共生》劇情圖片 在中國文化中,有著強大的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傳統。我們記錄了藏族地區、蒙古族地區、彝族地區、哈尼族地區等多個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生活方式,在日益現代化的今天,我們如何從中汲取營養。
第6集 《追尋》劇情圖片 《自然的力量》拍攝的幕後故事。欄目攝製組為了記錄下神奇的自然現象,深入青藏高原的無人區,來到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保護區,深海下潛到南海水下,利用當地的條件,一遍遍嘗試,終於拍出了理想的鏡頭。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前期準備
2011年,攝製組開始到西藏阿里無人區進行調研,前期的調研工作和腳本策劃幾乎占全部工作的一半。調研團隊前後共調研了全國280多個地區,撰寫出200多種動植物拍攝可行性報告 。
拍攝過程
該片自2012年啟動製作,歷經五年完成。該片以國際通行的自然類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和技術標準進行拍攝製作,拍攝點50多個,囊括中國四大無人區等人跡罕至的地區,行程數十萬公里,野外拍攝總時間超過500天。在拍攝過程中,攝影團隊遭遇了嚴酷氣候和極端環境,但他們還是幾乎走遍了南海的所有島礁。
後期製作
該片在後期製作階段時,片子的全部素材長達5萬分鐘,導演要剪成6集、共300分鐘的播出版本,比例高達200:1。為了剪出精彩的畫面,導演李文舉一遍遍地捋素材,先是將拍攝到的動物行為關鍵點按故事化的敘述方式拎出來,然後將相關內容分配到原定的縱橫、山峙、水流、風起、海洋、共生等分集中。後期製作還要完成擬音、配樂、配音等內容,耗費了大量的心力。
主創團隊
總導演 | 李文舉 |
導演 | 原媛、劉寧寧、石峰、李曉東 |
導演助理 | 張晗、拉毛東珠 |
剪輯 | 原媛 |
前期調研 | 吳瑤瑤、劉艷麗、劉冰、何理、聞丞、任嘉瑜 |
文學統籌 | 張海龍、李太山 |
科學統籌 | 聞丞 |
攝影指導 | 王路 |
攝影 | 鄭毅、劉昆、劉冬、孫莽、刑睿、李一斌、老七、田豐、庫爾班江 |
特約攝影 | 雨後青山、張明、卓永生、楊旭東、金曉輝、陶正坤、一坤 |
延時攝影 | 賈昊 |
攝影助理 | 朝龍、秦嘉斌 |
水下攝影 | 吳立新、李家凡、鄒劍飛 |
航拍攝影 | 郝立新、吉正、鄒吉亮 |
技術保障 | 劉弘毅 |
錄音師 | 杜曉輝、郭吉猛 |
視頻監製 | 姚平、但京 |
技術指導 | 王珮 |
數字影像技術 | 申發玉、肖田、史海靜、王京生 |
前期視頻技術 | 范寧、駱峰 |
後期視頻技術 | 王瑄、李超、陳肖龍、孟煩 |
達文西校色 | 王世傑 |
解說 | 方亮 |
編審 | 周東元 |
製片人 | 徐歡 |
總製片人 | 陳曉卿 |
監製 | 梁紅、汪飛舟、周艷、史岩、陳曉卿、石世侖 |
總監製 | 張寧 |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獲獎/入圍作品(者) | 結果 |
2017年 | 2016年度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 | 優秀系列片 | 《自然的力量》 | 獲獎 |
優秀導演 | 李文舉、原媛等 | 獲獎 | ||
優秀攝影 | 王路、孫坤等 | 獲獎 |
發行信息
早期宣傳
2016年3月,該片的主創團隊出席了“紀錄的力量”CCTV-9廣告推介會,與觀眾分享創作理念;2016年12月27日,紀錄片《自然的力量》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首映。
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 播出平台 | 播出欄目 | 播出時段 |
2016年12月31日至2017年1月5日 | CCTV-9紀錄頻道 | 《特別呈現》 | 每晚20:00 |
作品評價
該片把鏡頭對準了壯美雄奇的山川河流和生機勃勃的野生動物,呈現出一個前所未見的美麗中國。從喜馬拉雅的延綿雪峰,到浩瀚的南海之濱;從奇幻莫測的熱帶雨林,到銀裝素裹的長白山麓,以中國人的視角展現中國,以國際化的水準精心製作,堪稱中國本土自然類紀錄片的破壁之作 。無論是星空攝影,水下攝影,全部由中國攝影師拍攝,而畫面的品質,絲毫不遜於國際水平。創作團隊用智慧、勇氣和執著,把中國原創自然類紀錄片推到了一個高峰。(張同道教授、華夏經緯網、《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北京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