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全文
自君之出矣,錦笥廢不開。
思君如清風,曉夜常徘徊。
注釋
自:自從。
君:君子。夫君。
之:的。
出:出行。
矣yǐ:古代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與“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時,通“也”。
錦笥:竹製的錦匣。竹匣的織錦內襯。裝在竹箱的絲錦衣物。笥,盛飯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廢:久廢。長久廢棄。
不開:不打開。
思君:思念夫君或君子。
清風:清爽的微風。清涼的風。清惠的風化。也比喻高潔的品格。
曉夜:拂曉和夜晚。泛指日夜,白天和晚上。
常:經常。時常。
徘徊:往返迴旋;來回走動。猶彷徨。游移不定貌。
作品賞析
首句“自君之出矣”拈用前人成句。這熟悉的字句、幽怨的旋律,把當時和今日熟稔了的雜曲樂律。探究此詩精微的人們引入了一種特定的抒情氛圍之中。千載人寰,代代有離別,百年人生,誰願長別離?這句詩口語心聲,令人感到辭朴情真,引起千古一嘆。至於男方因何離別斯人,詩人沒有明言,我們大可不必深究。據詩中“錦笥”二字而言,抒情主人公絕非平民之家婦,其夫有求仕、經商、征戰等種種可能,那么離別時的難捨難分,尤其是既別後的悠長思念,通過這深長的喟嘆感染了讀者。次句“錦笥廢不開”以靜寫動,用緊閉的錦笥襯托思婦特殊的心理活動。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里,愛情的禮讚猶如我們這個民族一樣悠久,相思相戀的情詩可以追溯到詩海歌潮的源頭。《詩經.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錦笥廢不開”一句,不僅傳寫出了抒情主人公的特定身份,同時也傳寫出了同類詩作中的特定心理:女為悅己者容。既表達了閨中思婦對愛情的忠貞,也流露了思戀遠人的深微心理。那緊閉的錦笥藏有她心中幾多隱秘,幾回回清池映雙影,多少次月夜相憑欄,,說不盡喁喁情語,道不完山盟海誓。這一切,那笥中錦衣釵環都曾一一親歷。昔日精心梳洗,迎來的是歡聲笑語,兩心相悅;如今形單影隻,心緒已自煩惱,她怎願打開錦笥,睹物思人,再添煩惱呢?後二句“思君如清風,曉夜常徘徊”,雖然明確標出思君字樣,但那絕妙的比喻,留下的是清純的美。悠悠的思念,宛如清風在湖面盪起層層漣漪,一波未盡,一波又起。拂之不去,卻之不回,曉夜相逢,無休無止。尤其是“徘徊”二字,若風若人,亦風亦人。清風徐徐,時緊時慢,時吹時停,仿佛是斯人思緒滿懷,心思重重,時走時停,徘徊無定的行跡。詩人在這看似平常的詩句中,寫出了思婦心緒的煩亂,如若徐徐風影,不知其所起,不知其所止,思緒之悠長,晝夜不息。此詩之後,後人多有擬作,皆襲其意而變化其詞,然詩意不如其清醇厚重。
沈約在《宋書.樂志》中說:“吳歌雜曲,並出江東。晉宋以來,稍有增廣。”所謂增廣,即是新創。這首詩脫略了民歌謠曲的俚俗,卻保留了它的清新的生活氣息。全詩用含蓄委婉之筆寫真摯動人之情,絕妙貼切的比喻,新穎貼切,留給後人以品味不盡的餘韻。
作者簡介
劉義恭(413―465),彭城綏里(今江蘇徐州市)人。南北朝時期劉宋宗室、重臣,宋武帝劉裕第五子,宋少帝劉義符、宋文帝劉義隆之弟,母為袁美人。
姿顏美麗。元嘉元年,封江夏王,進位司空。宋孝武帝即位時,授太尉,錄尚書事。孝武帝病危時授為顧命大臣,進拜太宰,前廢帝劉子業狂悖無道,劉義恭欲謀廢立。永光元年,前廢帝劉子業在劉義恭府邸將其殺害,同時被殺的還有他的四個兒子,劉義恭死時享年五十三歲。宋明帝即位,追諡文獻。 著有文集十一卷,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