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教育學院

1978年秋,改為臨沂教師進修學院,設政治、中文、數學、物理、化學、體育、美術、音樂等科。 1983年5月,學校更名為教育學院,學制改為2年,畢業生享受大學專科畢業生待遇。 1994年,有教職工近300人,教師脫產進修、函授、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籍學生3391人。

臨沂教育學院 前身為建於1941年的濱海中學和改制的濱海鄉師。1950年2月,自莒南遷至臨沂城靛市街,更名為臨沂師範學校。除在本地區招生外,還到博山、煙臺、五蓮、徐州、新海連等地招收新生。1956年,前師最後一屆學生畢業。從此,取消前師部,只設後師部,學制3年。1970年底,下放到臨沂縣,改名為臨沂五七紅校,並在臨沂縣相公公社設五七紅校第一分校。原五七中學改為紅校第二分校,招收師訓班、文藝班、農機班、赤腳醫生班等。原臨沂師範教員大批外調。1972年,撤銷臨沂縣五七紅校,恢復臨沂師範,仍屬臨沂地區管理。1978年秋,改為臨沂教師進修學院,設政治、中文、數學、物理、化學、體育、美術、音樂等科。後又陸續增設乾訓處、函授處、歷史、生物等處科。分大專、中專兩個部,大專部從在職國中教師中招生,學制一年至一年半,結業後回原單位工作;中專部由臨沂地區招生辦公室統一招生,學制2年,統一分配。另有教育幹部、經濟幹部兩個短訓班。到1982年,學院共設1室5處,10個系科,有教職工210人,其中專任教師79人。1983年5月,學校更名為教育學院,學制改為2年,畢業生享受大學專科畢業生待遇。翌年,有脫產進修專科班、業餘進修班、函授專科班等。1989年,調整教學系統,設有政治系、中文系、歷史系、教育系、外語系、地理系、藝術系(含音樂、美術兩專業)、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體育系等專業。1992年,開始從高考落榜生中錄取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科生,有師範和非師範兩類。非師範類有文秘及辦公自動化、公共關係、英語及對外經貿、市場行銷、計算機及其套用、工業自動化、化工及化工產品檢驗、工業及民用建築、財會及電算化、企業管理及經濟法、工藝美術等專業。1994年,有教職工近300人,教師脫產進修、函授、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籍學生3391人。圖書館藏書25萬餘冊。校舍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3000萬元。1978~1994年,共掊養、培訓大專學歷國中教師3879人,函授大專學歷國中、 國小教師6898人。 1991~1994年, 共接受繼續教育崗位培訓國中教師、教乾6400餘人。1992年被山東省教委評為“山東省教師隊伍建設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