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解剖
臀大肌[1]血供主要由臀上動脈[2]和臀下動脈[3]供應。前者經梨狀肌[4]上緣進入臀部後即分為深淺兩支。深 支與臀上神經伴行,行於臀中肌深面;淺支在梨狀肌與臀中肌間隙穿出後分成數支呈扇形分布至臀大肌上半部。後者與臀下神經[5]伴行經梨狀肌下緣穿出後,肌支支配臀大肌下半部,皮支在臀大肌下緣淺出後供養股後側皮膚。兩者在肌肉內有豐富的吻合。
肌皮瓣設計
取俯臥位,以髂後上棘[1]與股骨大轉子[2]尖端的連線中、上1/3交點(臀上動脈出梨狀肌上緣處)為皮瓣旋點[3]設計肌(皮)瓣。
臀大肌上緣顯露按設計先作臀部外上方切口,在相當於髂後上棘與股骨大轉子弧形連線上注意尋找臀大肌[1]和臀中肌[2]間隙。
臀大肌分離
循臀大肌[1]臀中肌[2]間隙鈍性分離。
肌皮瓣切取
用手指在臀大肌深面向皮瓣遠側分離,掀起臀大肌即能清楚見到3—4支臀上動脈淺支血管走行於肌肉深面。根據血管走行作皮瓣內下方切口。在臀上動脈與臀下動脈之間沿肌纖維劈開臀大肌。
肌皮瓣掀起
沿肌肉深面血管向內追蹤,小心分離臀上動脈淺支[1]血管蒂部,最後作內側切口,至此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已完全游離,形成以臀上動脈淺支為血管蒂的島狀肌(皮)瓣。
肌皮瓣轉位
將肌皮瓣向內旋轉150度修復骶部創面。
套用解剖學要點
①根據骶部創面大小及形狀設計皮瓣,注意從軸點至皮瓣最遠端距離要大於至創面最遠端距離;
②臀大肌纖維從內上斜向外下,而臀中肌為縱向纖維。肌纖維走向是判斷臀大肌臀中肌間隙的依據;
③處理蒂部時在肌(皮)瓣的營養血管周圍保留少量臀大肌纖維,形成窄小肌肉蒂既保護血管蒂,又方便轉移;
④臀大肌有兩組粗而規則的血管神經束,根據這兩組血管神經束,可分別製成臀大肌上部或下部的肌瓣或肌皮瓣,用以修補大塊缺損或作乳房再造使用,也可帶蒂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