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唇炎

腺性唇炎

腺性唇炎是唇腺增生伴有長期細菌感染所致的一種疾病表現。長期日曬、風沙和塵土以及吸菸亦為重要因素。本病好發於下唇,為瀰漫性腫大,觸診有散在多數小結節,為腫大的唇腺。多見成人男性。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三型,即單純型、淺表化膿型和深部化膿型。最常見,特徵性病變為唇部有數個到數十個2-4mm大小的黃色小結節,中央下凹,管口擴張,從兩側擠壓唇部時,有黏液樣物質從管口排出。特點為唇部腫脹疼痛,質較硬,伴有淺表性潰瘍,表面結痂,除去痂皮後,露出紅色潮濕基底部。

基本信息

病因

目前並沒有明確定論,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可能。後天性的可能因素包括使用具有致敏物質的牙膏、吸菸、口腔衛生不良等。有人認為此病為克羅恩病的一種表現。

臨床表現

好發於下唇、上唇及頰部黏膜,可同時伴有肥厚的黏液腺。表現為唇部腫脹,上復一層黏液薄膜,每當晨起時上唇和下唇常粘到一起。在下唇唇紅緣及齒面部有多數界限清楚的黏液腺管口,像篩孔似的散布在黏膜表面。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三型,即單純型、淺表化膿型和深部化膿型。

1.單純型腺性唇炎即Puente型

最常見,特徵性病變為唇部有數個到數十個2-4mm大小的黃色小結節,中央下凹,管口擴張,從兩側擠壓唇部時,有黏液樣物質從管口排出。增大的唇部可達正常人的2-3倍。單純型以唇黏液腺增生為主。

2.淺表化膿型腺性唇炎即Balz Unna型

又稱Balz病。特點為唇部腫脹疼痛,質較硬,伴有淺表性潰瘍,表面結痂,除去痂皮後,露出紅色潮濕基底部。擠壓時可從腺的開口處排出微渾或膿性液體。進入慢性階段後,黏膜表面有時可呈白斑病樣改變。

3.深部化膿型腺性唇炎即Volkmann型

為唇部深在感染伴有膿腫和瘺管形成。膿腫反覆發作,與瘢痕互動存在。擠壓唇部可排出膿性液體。黏膜表面潰爛、結痂,唇部增大。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適感。全身症狀不明顯或伴有輕度的全身症狀。

治療

1.局部注射潑尼松龍混懸液治療,或用放射性同位素32P貼敷。

2.口服10%碘化鉀溶液,應注意碘過敏者禁用。

3.有繼發感染時套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控制後局部藥物治療。

4.對唇腫脹明顯,病損長期不癒合疑有癌變者,儘早活檢明確診斷。

5.也可採用中醫中藥的方法進行治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