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斜疝(疝氣)

腹股溝斜疝是腹股溝區出現可復性腫塊,開始腫塊較小,僅在病人站立、勞動、行走、跑步、劇咳或嬰兒啼哭時出現,平臥或用手壓時塊腫可自行回納,消失不見右側腹股溝疝較為多見。. 病因 胚胎早期,睪丸位於腹膜後第2~3腰椎旁,以後逐漸下降,同時在未來的腹股溝管內環處帶動腹膜、腹橫筋膜以及各層肌肉徑腹股溝管逐漸下移,並推動皮膚而形成陰囊。隨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狀突,如環不閉鎖,就可形成先天性斜疝,而未閉的鞘狀突就成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症狀 臨床症狀可因疝囊大小或有無併發症而異。基本症狀是腹股溝區出現一可復性腫塊,開始腫塊較小,僅在病人站立、勞動、行走、跑步、劇咳或嬰兒啼哭時出現,平臥或用手壓時塊腫可自行回納,消失不見。一般無特殊不適,僅偶爾伴局部脹痛和牽涉痛。隨著疾病的發展,腫塊可逐漸增大,自腹股溝下降至陰囊內或大陰唇,行走不便和影響勞動。腫塊呈帶蒂柄的梨形,上端狹小,下端寬大。. 難復性斜疝在臨床表現方面除脹痛稍重外。其主要特點是疝塊不能完全回納。. 嵌頓性疝常發生在強力勞動或排便等腹內壓驟增時,通常都是斜疝。臨床上常表現為疝塊突然增大,並伴有明顯疼痛。平臥或用手推送腫塊不能使之回納。腫塊緊張發硬,且有明顯觸痛。嵌頓的內容物為大網膜,局部疼痛常輕輕微;如為腸袢,不但局部疼痛明顯,還可伴有陣發性腹部絞痛、噁心、嘔吐、便秘、 腹脹等機械性腸梗阻的病象。疝一旦嵌頓,自行回納的機會較小;多數病人的症狀逐步加重,如不及時處理,終將成為絞窄性疝。腸管壁疝嵌頓時,由於局部腫塊不明顯,又不一定有腸梗阻表現,容易被忽略。. 檢查 常規化驗室檢查。 治療 除部分嬰兒外,腹股溝斜疝不能自愈,且隨著疝塊增大,必將影響勞動和治療效果,並因常可發生嵌頓和絞窄而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數特殊情況外,均應儘早施行手術修補。. (一)非手術治療。. 1.嬰兒在長大過程中,腹肌逐漸強壯,部分有自愈可能。. 2.對於年老體弱或伴其它嚴重疾病不宜手術者,可配用疝帶. 3.嵌頓性疝手法復位法。. (二)手術治療:術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難、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內壓增加情況,應先予處理,否則,手術治療易復發。斜疝的手術方法很多,但可歸為高位結紮術、疝修補術和疝成形術三類。 . . ..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