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治

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一法與桂枝湯。 241、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 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定義

腹治,顧名思義指通過腹部來診斷、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比如現在西醫的入院查體,就包括了腹部查體,其實也可以看作是腹診的一部分。因為腹部臟器很多,通過腹診可以幫助醫生了解腹部臟器的病變情況。如闌尾炎的麥氏點壓痛、轉移性腹痛等。

起源

起源於我國。在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中有充分的描述。在《傷寒論》中對腹部症狀的描述多大37處,提示了從腹部可以輔助診斷疾病,從而為治療提供幫助。
但是牆裡開花牆外香,在宋代理學興起後,男女授受不親的約束,腹診發展減緩,後傳到日本、韓國後,日本、韓國醫師發展了腹診。

腹診相關書籍

《腹診奇覽》

《傷寒論》舉例

40、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124、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抵當湯主之。
208、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一法與桂枝湯。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大承氣湯。
219、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雲向經。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241、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266、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相關學會

韓國腹治醫學會,為韓醫學會所認可,主要致力於:1 通過結合腹診與古法醫學,完成治療並構建學術研究體系。2 通過腹診,在韓醫學中形成統一的診療方法。3復興傳統韓醫學,整理完善古法醫學的所有方藥。4 確立未來醫學的價值,建立與世界交流的學術領域。5 通過開發新藥,治療現代疑難病,並設立疑難病康復中心。截至2010年擁有會員3632名。
現任會長為盧永范先生,韓醫學博士(方劑學),現任釜山大學韓醫專門學院教授、富川韓醫院院長、腹治醫學會會長。著有《臨床方劑學講座》、《腹診和正統方劑學》、《圖解類聚方》,發表論文有“關於精神分裂症患者2例的臨床考察”、“ 恐慌障礙患者30例的臨床考察”、“ 憂鬱症以及躁鬱症患者49例的臨床考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