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腎炎實驗診斷

腎小球腎炎實驗診斷是通過實驗室檢查對腎小球腎炎進行診斷,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清學、免疫學、病理學、分子生物學檢查等。腎小球腎炎包括急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及無症狀血尿和(或)蛋白尿,均為原發性腎小球疾病,通過實驗室檢查可為其診斷、鑑別診斷提供依據。

檢查內容

1.急性腎小球腎炎
(1)尿液檢查 尿量減少,大多可見鏡下血尿,多為畸形紅細胞,亦可見白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並可出現紅細胞管型、顆粒管型、透明管型。尿蛋白定性為陽性,半數患者尿蛋白定量d,20%患者尿蛋白定量>3.5g/d。蛋白尿持續超過1年提示演變為慢性腎炎。
(2)血常規檢查 可有輕度貧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升高,血沉在急性期常加快。
(3)肝、腎功能檢查 可有一過性氮質血症,腎小管功能常不受影響,濃縮功能多正常。
(4)免疫學檢查 ①補體檢查:疾病早期C3和總補體溶血活性下降,8周內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血漿中可溶性補體終末產物C5b-9在急性期上升,隨疾病恢復逐漸正常。②相關抗體檢查: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大多升高,升高達正常值2倍以上提示近期曾有鏈球菌感染。相關病原菌抗體檢查可為陽性。③免疫螢光檢查:可見IgG和C3為主呈顆粒狀沿毛細血管壁、系膜區沉積。
(5)病原學檢查 咽拭子或皮膚感染灶分泌物細菌培養可發現病原菌,尿液培養多為陰性。
(6)病理學檢查 腎臟穿刺活組織檢查光學顯微鏡下顯示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系膜細胞瀰漫性增生伴中性粒細胞浸潤,少數患者可有新月體形成。電子顯微鏡下的特徵性病變為上皮下呈駝峰狀的電子緻密物沉積
2.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1)尿液檢查 尿量減少甚至無尿,可見鏡下血尿,常見紅細胞管型。尿液中白細胞增多,為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等。尿蛋白定性為陽性至強陽性。
(2)血常規檢查 可有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含量下降,血小板減少。
(3)肝、腎功能檢查 血肌酐及尿素氮進行性上升,腎小球濾過率估計值進行性下降,內生肌酐清除率呈進行性下降。
(4)免疫學檢查 ①補體檢查:Ⅱ型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補體C3下降。②相關抗體檢查:Ⅰ型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患者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抗GBM抗體)陽性,Ⅱ型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循環免疫複合物和冷球蛋白可呈陽性,Ⅲ型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患者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陽性。③免疫螢光檢查:Ⅰ型可見IgG沿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呈線條樣沉積,Ⅱ型可見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成分在腎小球沿毛細血管袢或在腎小球系膜區呈顆粒樣或團塊狀沉積,Ⅲ型呈陰性或少量免疫球蛋白沉積。
(5)病理學檢查 腎臟穿刺活組織檢查共同特點為50%以上腎小球有不同階段的大新月體形成,Ⅰ型多數新月體類型一致,毛細血管袢被嚴重壓縮,部分可見腎小球基底膜和腎小囊斷裂,Ⅱ型特點為可見嗜復紅蛋白沿毛細血管袢和系膜區沉積、系膜細胞和內皮細胞增生等,Ⅲ型的特點為新月體新舊不等,常伴有腎小球毛細血管袢纖維素樣壞死。電子顯微鏡檢查Ⅰ型和Ⅲ型腎小球內基本無電子緻密物沉積,Ⅱ型可見電子緻密物沉積。
3.慢性腎小球腎炎
尿液檢查發現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3個月以上或有急性腎小球腎炎病史,蛋白尿持續1年以上應考慮此病。
4. 無症狀血尿和(或)蛋白尿
尿液發現鏡下血尿和(或)蛋白尿。

臨床意義

腎小球腎炎實驗室檢查可為不同類型的腎小球腎炎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提供依據,同時結合症狀和影像學檢查可明確診斷。對部分指標的動態監測可用於了解疾病進程,評估治療效果及預後判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