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學 名 : Xylotrechus rusticusLinnaeus
英文名稱: grey tiger longicorn
分類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亞科Cerambycinae脊虎天牛屬 Xylotrechus
青楊脊虎天牛主要危害楊屬 Populusspp.、柳屬 Salixspp. 、樺木屬 Betulaspp.、櫟屬 Quercusspp. 、水青岡屬(山毛櫸屬) Fagusspp. 、椴樹屬 Tiliaspp.、榆屬 Ulmusspp.的多種植物。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黑色,長11–22 mm,寬3.1–6.2 mm,頭部與前胸色較暗,頭頂有倒V型隆起線。觸角著生處較近,雄蟲觸角長達鞘翅基部,雌蟲略短,達前胸背板後緣;第1、4節等長,短於第3節,末節長顯勝於寬;基部5節的端部無絨毛。前胸球狀隆起,寬度略大於長度,密布不規則皺脊;背板具2條不完整的淡黃色斑紋。小盾片半圓形;鞘翅兩側近平行;內外緣末端鈍圓;翅面密布細刻點,具淡黃色模糊細波紋3或4條,在波紋間無顯著分散的淡色毛;基部略呈皺脊。體腹面密被淡黃色絨毛。後足腿節較粗,脛節距2個,第1跗節長於其餘節之和。
卵 乳白色,長卵形,長約2 mm,寬約0.8 mm,一般產於樹皮的皺摺處。
幼蟲 黃白色,老熟時長30–40 mm,體生短毛,頭淡黃褐色,縮入前胸內。前胸背板上有黃褐色斑紋。腹部除最末節短小外,自第1節向後逐漸變窄而伸長。
蛹 黃白色,長18–33 mm。頭部下傾於前胸之下,觸角由兩側捲曲於腹下。羽化前複眼、跗肢及翅芽均變為黑色。
地域分布
國內
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
吉林省長春市(榆樹市、德惠市、農安縣),松原市(寧江區、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白城市(大安市),吉林市(昌邑區、船營區、龍潭區、蛟河市、磐石市、永吉縣),白山市(臨江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道里區、道外區、松北區、南崗區、動力區、香坊區、平房區、雙城市、五常市、阿城市、巴彥縣、賓縣),綏化市(安達市、肇東市),大慶市(肇州縣、肇源縣、林甸縣)。
國外
日本、朝鮮、蒙古、伊朗、土耳其、俄羅斯和歐洲。
適生範圍
該蟲適生溫度為年平均氣溫3℃以上,7月份平均氣溫為15℃以上,高於此界的哈爾濱、大慶及齊齊哈爾以南地區為該蟲的適生區,而低於這個界限的齊齊哈爾、綏化以北地區,不適於該蟲生長發育。據上推斷:該蟲在我國的潛在適生區範圍應很大,其南界尚待考證。
為害特徵
青楊脊虎天牛1 a發生1代,以幼蟲在木質部內越冬,翌年4–5月開始活動,5月中旬–6月上旬幼蟲化蛹,5月下旬–6月中旬成蟲羽化,6月上旬為羽化盛期,羽化後進行交尾,6月中旬產卵,成堆狀,6月中旬–7月上旬卵孵,初孵幼蟲即可鑽蛀危害,7–8月一般在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危害,到8–10月全部鑽蛀到木質部內取食,10月下旬停止取食,進入冬眠狀態。成蟲飛翔能力不強,一般就近、集中於樹幹上產卵,初孵幼蟲向四周擴散鑽蛀危害,從而在樹幹上形成1–2 m不等的蟲害木段。
成蟲產卵時直接把產卵器插入樹皮的裂縫內,幾乎不在光滑的嫩枝上產卵,這也是導致主幹比側枝受害嚴重,下部比上部受害重的原因。
該蟲主要危害7–15 a生樹木,對4 a生以下的樹木幾乎不危害,15 a生以上的樹木受害漸輕,而在10 a生以上的樹木,凡已經受害過的乾、枝,第二年不會在原位重複危害。該蟲危害寄主的部位與林齡有關,5–7a生樹木在1 m以下,8–12 a生樹木在3 m以下,12 a生以上樹木在4 m以下區段受害較嚴重。成、過熟林被害後極易風折。
經濟重要性
青楊脊虎天牛又稱青楊虎天牛,是多種闊葉樹的毀滅性蛀乾害蟲,該蟲生活隱蔽,防治難度大,在東北地區以楊樹為主的防護林區危害十分嚴重,被害林木輕則影響生長,降低成林、成材比率;重則乾折頭斷,林網被毀,甚至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楊樹是“三北”地區的主要造林樹種,由於該蟲的大面積發生危害,不僅破壞了多年的防護效果,而且嚴重挫傷了民眾造林的積極性。同時,因楊木包裝材料的問題,對我國貨物的出口貿易也造成一定影響。
傳播途徑
該蟲的自然擴散靠成蟲爬行和飛行,遠距離主要靠人為調運攜帶有幼蟲、蛹、卵的木材、原木和其它木製品傳播。
防治措施
對於受害嚴重的防護林可採取砍伐清除、銷毀措施。
在成蟲羽化期,噴施綠色威 雷(觸破式微膠囊)一次,封殺羽化後的成蟲。
使用粘蟲膠+2.5%敵殺死1:20倍液,在樹幹胸高處塗寬5–10 cm的粘蟲環,每環用粘蟲膠約10g,誘殺效果可達88.9%。
利用25%敵殺死乳油1∶100倍液,乾基打孔注射(5 ml/株),殺蟲率達90.0%以上。
人工繁育釋放管氏腫腿蜂 Scleroderma guani進行林間生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