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統計指標體系的內容
能源統計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一)能源資源統計;
(二)能源生產統計;
(三)能源加工、轉換統計;
(四)能源運輸(輸送)統計;
(五)能源流轉統計;
(六)能源庫存量統計;
(七)能源消費統計;
(八)能源綜合平衡統計;
(九)能源經濟效益統計;
(十)能源節約統計。
能源統計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社會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複雜系統,綜合反映能源發展狀況方面,如果選用指標過多,容易造成統計工作量劇增;反之,指標設定太少,過於分散也不利於開展統計分析。因此,本課題結合我國和上海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參照國際相關內容,科學地制定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能源統計指標體系,以準確反映本市能源供應、流通和消費等全過程。具體遵循以下原則:1.系統性原則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與之相對應,對能源發展的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因此,能源統計指標體系設計應立足於能充分反映能源供應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以及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建立能源統計指標體系的最主要目的是全面反映能源發展狀況,同時為節能工作服務。因此,指標體系的設計必須兼顧能源供應、轉換、輸配和消費的全過程,反映各個階段中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和節能潛力。
2.可操作性原則
新的能源統計指標體系構成建立在原有指標基礎之上,因此,將對原有統計指標進行篩選,保留合理的內容,同時根據上海的實際情況,借鑑國外能源統計的優勢,建立部分新的指標。因此,是否能方便、準確地採集到基礎數據也是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3.可比性原則
除了真實反映現狀外,比較分析也是統計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在統計指標的設計過程中,還必須考慮到資料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分析,指標之間要具有可比性。縱向比較是指對同一對象、不同時期的比較,橫向比較則是指對不同對象、相同時期的比較。例如:“十五”期間我國能源發展的狀況、我國與國際先進國家在能源利用率、能源使用結構等方面的比較等。
4.開放性原則
能源統計是一項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變化,能源統計指標體系需要不斷修改完善,統計口徑和計算方法也應及時調整。因此,能源統計指標體系應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通過不斷修改完善,從而更客觀、更真實地反映能源供應、生產和消費等各種情況。
我國能源統計指標體系的缺陷
我國目前的能源統計指標體系表現出:(1)缺少一些反映能源使用情況的統計指標,這一問題集中體現在一些大中城市的能源統計上。
(2)由於受現有能源統計方法的限制,統計資料無法反映一些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3)缺乏與國際能源數據的可比性。由於在指標含義、統計口徑、計量單位等方面與國際慣例不銜接,因此,與國際數據比較時,部分指標缺乏可比性。但是,相信今後隨著節約型社會、節約型企業、生態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等觀念的不斷深入,會得到改善和實際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