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海上師傳

述成長,不好學,背父逃逝,不知所終。 平時參加學習,接待國際友人,不辭勞瘁。 從事譯述,教授弟子,孜孜不倦,老而彌篤。

作者介紹

能海上師(1886—1967),俗姓龔,名學光,字緝熙,四川綿竹縣人。父常一,母張氏,業小商。師數歲喪父母,依姊存活。十四五,入成都恆升通商號為學徒。號東延師課子弟,師附學,性敏悟,通書史。時當清季,蒿目時艱,決志從戎,考入陸軍學校,成績優異。畢業後,擢任營長,調任雲南講武堂教官。時朱德總司令亦在校,雅相器重。後見國事日非,澄清之志弗遂,乃思從事實業以富民。1915年東渡日本,考察政教實業,約半年返北京,任川軍將領劉湘駐京代表,不能展其抱負,乃日涉佛經以自遣。廣漢張克誠在北大講佛教哲學,師從之游,深入教理,乃萌出家之念。以無後,姊不許。1924年,生子述成,甫四十日,即從涪陵天寶寺住持佛源出家。室人張氏亦披剃,法名能新,改住宅為尼庵。女述瑜,長適桂氏,今尚在。述成長,不好學,背父逃逝,不知所終。
師出家後即在新都寶光寺從貫一和尚受戒,擬赴日本學法,後聞大勇法師以東密不如藏密,已歸國轉赴西藏,乃決志入藏求學。初在打箭爐從那摩寺老格西學法相。1928年與同戒永光、永嚴、果瑤等相偕入藏,阻於兵旅,晝伏夜行,備歷艱苦,9月始達拉薩。依止高僧康薩仁波卿七年,為入室弟子,付以衣缽法器,命回內地建立道場,當蒐集藏文經籍多種,取道印度回內地。1936年到上海,在班禪辦事處講經,聽眾恆數千人。嗣赴五台山閉關,集成《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總攝佛法要義,以後教授弟子,常以此為入門。七七事變,率弟子四十餘人回川。成都文殊院住持法光請住南郊近慈寺。寺本文殊院下院,年久失修。師慘澹經營,復其舊觀。並新建威德殿、宗喀巴大師殿、藏經樓、譯經院、沙彌堂等處,樓殿崇麗,妙相莊嚴。律講並宏,規模畢具,蔚為名剎。師自撰譯經院門聯云:“通聖言而遍寰宇,導世界以趣大同”,言其志也。由近慈寺分出道場有綿竹雲霧寺、峨眉慈聖庵、重慶真武山、上海金剛道場、五台山清涼橋吉祥律院等處,弟子遍於國內外。美國故總統羅斯福曾親筆致函,請赴美宏法,其見重於國外如此。
1950年接待解放軍入藏代表,對和平解放西藏多所建白,並派弟子隆果隨軍擔任翻譯。1951年參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為特邀代表。52年12月,參加代表團出席維也納世界和平會議,會後有緬甸僧侶隨至上海聽經。53年3月率弟子上五台山,訪知清涼橋為寶華山律宗道場祖庭,即於此駐錫,修復吉祥律院。重建道場,一如近慈寺。且率眾造林,協助建設五台,是年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54年5月參加山西省政治協商會議。8月由四川省選出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55年2月參加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亞洲和平會議。平時參加學習,接待國際友人,不辭勞瘁。從事譯述,教授弟子,孜孜不倦,老而彌篤。“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衝擊,處之泰然,不失常度。67年元旦前夕,紅衛兵宣布解散寺廟,令僧人各還鄉里。師從容問左右是否當走,左右不識其意,答雲當走。師於中夜起囑弟子:“明晨為我請假”。次晨請師早餐,見其跏趺端坐炕上,無疾而逝。荼毗之日,香聞山麓。1978年落實政策,於五台山開會追悼,建塔於善財洞側寶塔山。趙朴初為作塔銘。
其所譯傳有“大威德”“毗盧如來”等法。平時教弟子三學並重,特弘戒律,對《四分律藏》及《戒本》集有攝頌。晚年轉重根本乘,常講《增一阿含》、《舍利弗毗曇》、《法蘊足論》等,制有疏記。其餘譯著甚多,詳見別傳。其得法弟子十餘人,有清定、台源(曾任柏林寺佛學院院長)、能觀(俗名程芝軒,曾任華西大學教務長)、永光(近慈寺住持、成都市人民代表、市佛協會長)、請佛(五台山佛協副會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