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心理學名詞]

能力[心理學名詞]
能力[心理學名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能力,就是一個人相對於某事物而言,能夠給此事物創造的利益【廣義上指一切好的事物】,能夠給此事物創造的利益的大小,就是此人相對於該事物而言能力的大小而論。是人們成功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徵。

概念

能力是指能夠順利完成某些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徵,即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心理特徵。

模型

能力素質模型(Competency Model)也稱為勝任力模型,是指擔任某一特定的任務角色所需要具備的能力素質的總和。它是由美國著名的組織行為研究者大衛·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提出“能力素質”概念之後逐步發展起來的。麥克利蘭將能力素質(Competency)界定為:能明確區分在特定工作崗位和組織環境中傑出績效水平和一般績效水平的個人特徵。分五個層次:

知識(Knowledge)

技能(Skill)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特質(Traits)

動機(Motives)

套用

麥克利蘭套用冰山理論,把屬於海平面上的知識和技能稱為通用性素質(Threshold Competencies),而真正能區分優秀者與一般人的深層次因素,是潛伏在海平面以下的自我概念、特質、動機,這些被稱為鑑別性素質(Differentiation Competencies)。

種類

一般和特殊

一般能力是指觀察,記憶,思維,想像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它是人們完成任何活動所不可缺少的,是能力中最主要有最一般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們從事特殊職業或專業需要的能力。例如音樂中所需要的聽覺表象能力.人們從事任何一項專業性活動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二者的發展也是相互促進的。

模仿與創造能力

模仿能力指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活動來學習各種知識,然後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應的能力。而創造力則是指產生新思想和新產品的能力。

能力與大腦的機能有關,它主要側重於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即順利地完成一定活動所具備的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能力是運用智力、知識、技能的過程中,經過反覆訓練而獲得的。能力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識、技能等去認識和改造世界所表現出來的心身能量。各種能力的有機結合,起質的變化的能力稱為才能。才能的高度發展,創造性地完成任務的能力稱為天才。

操作、社交與認知能力

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劃分為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認知能力:認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儲存和套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像的能力都被認為是認知能力。美國心理學家加涅提出3種認知能力:言語信息(回答世界是什麼的問題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為什麼和怎么辦的問題的能力)認知策略(有意識地調節與監控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能力)。

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指操縱、製作和運動的能力。勞動能力、藝術表現能力、體育運動能力、實驗操作能力都被認為是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在操作技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又成為順利地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條件。

認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緊密地聯繫著。認知能力中必然有操作能力,操作能力中也一定有認知能力。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言語感染能力等都被認為是社交能力。在社交能力中包含有認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一般趨勢

能力是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的,並且直接影響活動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徵。 能力的發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發展最重要的時期。從三四歲到十二三歲,智力的發展與年齡的增長几乎等速。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智力的發展呈負加速增長:年齡增加,智力發展趨於緩和;

2、人的智力在18-25歲間達到頂峰(也有人說是40歲)。智力的不同成分達到頂峰的時間是不同的;

3、根據對人的智力畢生的發展的研究,人的流體智力在中年之後有下降的趨勢,而人的晶體智力在人的一生中是穩步上升的;

4、成年是人生最漫長的時期,也是能力發展最穩定的時期。成年期又是一個工作時期。在二十五六歲至四十歲之間,人們常出現富有創造性的活動;

5、能力發展的趨勢存在個體差異。能力高的發展快,達到高峰的時間晚;能力低的發展慢,達到高峰的時間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